APP下载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加强合作的措施

2009-07-06刘卫红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办法校企合作

刘卫红

【摘要】文章从基于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促进办法等几方面论述了中职教育校企业合作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做好校企合作提出建议:1、树立校企合作发展化理念;2、校企合作多元化范式;3、建设适合校企合作长效化体制。

【关键词】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办法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加强合作的措施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中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及加强合作的措施

以校企合作开展中职教育是一种根据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运行机制,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校企双方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以中级技能为主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范式。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要取向。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1、完善职教体系的需要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开放式的社会化的教育网络,包括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岗位培训与转岗培训、初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等,中职教育除了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输送应用型合格人才,还应利用其职能开展相应的职业培训,拓宽中等职教的社会培训市场,中职教育的发展同样受到社会和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制约,这就要求中职教育与社会和企业合作办学以提升其发展的内涵,而适应这一趋势的校企合作无疑为构建完善的职教体系打下了基础,又能凸现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

2、培养人才规格的需要

应该说学生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或是顶岗,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能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在生产劳动中同企业员工打成一片,能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同时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熏陶之下,学生能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因而校企合作中的就业导向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从根本上保证了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3、优化专业设置的需要

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更好的贴近社会、企业和市场并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要依据近期经济发展要求,还要预测到现代科技的远期发展趋势,为此,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都必须紧密结合区域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论证,以明晰岗位的针对性并兼顾超前性,于此,中职教育的专业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方向性保障。

4、建设师资队伍的需要

中职教育要培养具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型”人才,必然要求有“双师型”的教师,建设既有专业理论又有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客观和必然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前沿技术,既能增强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又能把生产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高素质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选聘为专业兼职教师,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不足问题。

二、校企合作问题所在

1、关联校企合作的观念有所短视

一是从社会角度看,不少地方的“普高热”并没有降温,依然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和谐发展,“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阻碍着校企合作的践行,此外毋庸讳言,一些地方政府也缺乏对校企合作积极的指导性认识。二是从学校角度看,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中职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校企合作所能凸现的效应还不十分明晰,认为只有高职教育才有实力和能力办好,尚缺少挖掘校企合作的潜力。三是从企业角度看,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理念,也正由于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润,当其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碰撞时,企业往往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一种累赘而不愿负担。

2、关联校企合作的模式有所单一

观念上的短视,造成了校企合作模式践行上的一些短期行为。当前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蜻蜓点水式的浅表层次阶段,有时一头热一头冷,甚至是一厢情愿。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目前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运行的形式大都囿于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或是校内加工中心而进行的校企合作,这种限于中职教育客观办学条件的不足而建立起来的较为单一的模式有着其明显的一些弊端:一是容易游离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目标之外。学校追求考工考级,学生显性知识有余,而真正“做中学”的默会知识不足,导致有证书却看不懂一些简单的图纸不知如何操作的状况。二是制约了企业主动合作的积极性。基于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现行更多的还是靠关系和信誉维持,稳定性并不牢固。三是滞碍了校企双方合作机制的通畅。这种比较单一的模式显示的合作后劲不足,加上合作的信息易短路和资金的缺口,校企双方的管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就很难到位,校企合作的长效性缺少根基。

3、关联校企合作的机制有所缺失

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少参与甚至不参与的被动行为在深层次上往往是由于缺失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失政策保障机制。当前校企合作仍是在民间状态下摸着石头过河,一些地方口头重视校企合作,经费保障、劳动准入等仍难到位。二是缺失管理协调机制。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没有专门的协调机构,一些具有开发性的合作项目难以在有关教育部门、企业部门和劳动部门得到有机协调,因而只能束之高阁,任其流产。三是缺失质量监评机制。中职教育的机制改革相对而言还比较滞后,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并没有真正完全运行起来,校企合作中的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价不力,使得校企合作的前途显得曲折和多变。

三、促进校企合作的办法

1、建立校企合作发展化理念

(1)提升社会认识。要在全社会大力建立崇尚技术教育的风尚,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使社会成员以接受职业教育为荣,真正扭转社会重学历轻技术的不合理现象,促进教育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2)提升学校认识。学校要努力站在职教事业发展的制高点,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实现中职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是学校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其对职教体系的完善、人才规格的培养、专业设置的优化以及师资力量的增强等等方面对中职办学条件的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提升企业认识。企业要全力树立长远的观点,中职教育的最大优势对企业而言主要是人力资源的提供,企业可以校企合作来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并通过两种文化的渗透营构“学习型企业”,推动科学、规范与创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拓展企业生存空间,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提高企业的实力。

2、校企合作多元化范式

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要根据自身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而加以因地制宜取长补短,适应和切合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范式应是多元化的,以便于中职教育科学选择和合理应用,基于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范式也应是不断生成和创新的,以之不断放大中职教育的办学活力,以下提出六种主要范式以资观照和应对。

(1)顶岗式。这是比较普遍和实用的一种“2+1”范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和实践,第三年到挂靠企业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中适应企业的生产化要求,胜任岗位可留岗就业。

(2)参与式。这是一种“1+2”范式,即学生第一年在校内学习打基础,后两年校企双方双向参与,把学生在校的专业理论与在企业的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或是学校提供基地、师资,企业提供设备、原料,学生半工半读,以理论学习指导实践,以生产实践完善理论,实行学做合一,提高效度。

(3)介入式。即以实践基地建设作为校企双方合作的有效载体,学校主要以师资和场所介入,企业主要以设备和资金介入,校企双方共同为学生技能培养和员工素质培训搭建发展的平台,充分实现实践基地的双向效能,满足各取所需。

(4)订单式。学校与企业签定联办协议,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校改革课程体系,开发校本化和企业化课程予以实施,企业参与组织教学和生产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联办企业就业。

(5)一体式。这主要是在时序上实现招生、教学、科研、基地、就业的统一,以之分别为校企合作的起点、核心、动力、保障和归宿,促进校企双方相互依存,体现合作的全程性,拓宽产学研结合的外延。在空间上实现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工位与车间、学习与运用、工件与产品以及育人与效益的统一,体现合作的延展性,拓展“双元制”的内涵。

(6)股份式。即校企双方以股份制的形式开展合作,学校主要以“软件”即办学条件上的人力资源入股,企业主要以“硬件”即设施、技术、资金入股,校企双方优势互补,按股份合理分配利益,实现互利双赢。

3、建设适合校企合作长效化体制

中等职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维持度取决于双方利益的和谐性,而基于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能否实现互利双赢,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保障体制的建设和健全。

(1)建设稳定的政策保护体制。校企合作顾名思义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其本质不仅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的合作,还应是科技与经济的合作,为此需要建设和健全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制度,政府重视、支持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鼓励和保护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以此能有效推动基于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的规范化运作。

(2)建设持久的管理协调体制。就政府而言,主要形成宏观调控机制,在招生、投资、就业等方面调协好校企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就学校而言,主要形成信息反馈机制,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校与企业要共建就业指导委员会,及时反馈学生就业信息,改革不合理的中职教育教学机制,实现学生就业率高、企业满意率高的双高效应。就企业而言,主要形成组织领导机制,立足企业的长远利益,积极投入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保证双方合作的和谐。

(3)建设合理的质量监评体制。中职教育要加快实行灵活的学籍与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使之从理想化走向实质化,以满足企业对不同技能型人才质量的需要。企业要参与质量监控,将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能有机统一起来,在校企合作中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校企双方共同形成激励与惩诫机制,以确保校企合作的效益。

总之,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发展的必要取向。随着基于中职教育的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以及校企合作体系的逐步深入和完善,我们坚信,中职教育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办法校企合作
好办法 坏办法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