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王融的悲剧
2009-07-06清风慕竹
清风慕竹
南齐人王融,生于名门望族,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本人先天聪颖,史书说他“少而神明警惠”,“博学有文才”,不到弱冠之年就被举为秀才。并引起了时任宰相从叔王俭的注意。永明元年,年仅16岁就被征为车骑将军。王融才思敏捷,善于临场发挥,提笔成诗,所以在侍宴时命题作诗,出口成章,常常能博得一片叫好之声。他的诗富有音乐性,诗即是歌,歌即是诗,与沈约、谢胱等人一起,创建讲究声律的新变体,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永明体诗。王融的才华得到了当时文学领袖竞陵王箫子良的赏识,任命为法曹参军,参与编纂《四部要略》,与萧衍、沈约、谢胱、肖琛、范云、任防、陆垂并称“竞陵八友”,为时人所仰慕。
王融的才气那是没得说,人要有了才,多半像按在水里的葫芦,压都压不住。按捺不住的王融有一天提笔作了一首《风赋》:“奄兮日采之既移,忽兮群景之将驰。”抒发了自己的远大志向,然后又向齐武帝写了一封《求自试表》,相当于一封求职信,齐武帝看了果然感到惊奇,鉴于其勇气可嘉,下旨提拔他做了秘书丞,为皇帝做些文字工作,也做皇帝的政策咨询顾问,成为皇帝的“外脑”。结果他的政治才能也被齐武帝所认可,不久就被擢升为宁朔将军。
在外人看来。王融的晋升速度已经不慢了。但他可不这么想。有一次他在宫中值夜班,闲来无事。信手涂鸦一首,品味一番之后,对自己的才气之高也禁不住佩服起来,可惜静夜无人,美不外现。他于是长叹一声说:“想不到我竟如此默默无闻,真让邓禹耻笑啊!”邓禹为东汉名将,13岁能诵诗,因战功官至封侯。显然,王融对自己居然赶不上邓禹的发展速度甚为不满。又有一次,他路过朱雀桥,正赶上朱雀桥打开浮桥,行人车马喧闹拥挤,不能通过。王融虽然坐在政府配备的公车里,然而遇到堵车也是寸步难行。心浮气躁的他用手捶打着车厢,感慨地说:“车前没有八个骑兵开道,怎么能称得上是大丈夫!”是啊,官当大些,有警车开道。还怕堵车吗?王俭曾经惊异他的才能,预言说:“此儿至四十,便可以佩戴穰侯印了。”可对王融来说,他现在才二十多岁。四十岁未免太久,他暗下决心,三十岁前一定要担任三公、四辅的要职。
人要有了理想,就有了追求,王融从此更加意气风发。武帝透露出要北伐的意思,这可是难得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他立刻才如泉涌,连夜写出了《上北伐疏》《请习校部曲疏》,大谈北伐之意义,并主动请缨,投笔从戎,要经受战火的洗礼。武帝看了,颇为欣赏,对王融愈加器重。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正当王融厉兵秣马准备出师北伐之际,齐武帝突然病故,北伐之事就此搁置,他的以功封侯的梦想也化为了泡影。
就在王融郁闷不已的时候,由谁来登基继住的问题又起了争执。太子死得早,武帝的意思是让太子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孙萧昭业继位,而这个萧昭业从小就多有恶行,有人提出应让德高望重的萧子良接任。这让王融看到了机会,假如全力支持与自己关系铁的萧子良当上皇帝,凭借拥立之功,三公岂不是唾手可得?
王融决定铤而走险。他借武帝曾经命令莆子良带领部队进宫护卫的有利机会,率领侍卫封锁了进宫的各条道路。皇太孙萧昭业得到消息。急忙赶来想见武帝,被全副武装、身着红色战斗服的王融断然挡在了宫门之外。随后。他伪造了一道诏书,宣布立萧子良为皇位继承人。只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当事人的萧子良一点当皇帝的想法也没有,又加之接受托孤重任的实力派西昌侯萧鸾强闯入宫。王融政变的谋划彻底破产。
萧昭业当了皇帝,王融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即位才十余日,新皇帝便秘密命令禁軍将王融逮捕,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赐死。死时年仅=十七岁。
一个人有才华不是坏事,太拿才华当回事往往就成了坏事;一个人有想法、有欲望不是坏事,想法太多、欲而不知止往往也就成了坏事。一代才子王融的悲剧可能正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