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09-07-05齐韡
齐 韡
摘要本文探讨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在知识结构、人才配置、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的现状
1.1 学历层次低,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匮乏
2002年教育部重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对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学历有明确要求,新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中,图书馆从业人员基本上达到本科文化程度,但是全日制学历本科以上学历者不到30%,函授教育等成人教育构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主体。馆员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屈指可数,更不要说高级职称人员。这种馆员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与时代赋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能要求是很不相称的。
1.2 专业结构不合理
《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曾明确规定高校,有计划的配备图书馆应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外语、古汉语等各学科的专业人员。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中,一是各馆馆员目前大多是以文史类专业为主,理科、外语、图书情报类人员少,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掌握高新情报技术的专门人才。二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中目前还存在着学科专业单一的问题。这种状况很难胜任当前信息化社会中馆员的职责。
1.3 年龄、性别结构不够合理
图书馆员队伍的年龄应有合理的比例,这样才能形成核心力量。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员队伍中,有年龄偏大的问题,30岁以下人员较少。许多高校把图书馆当作老弱病残的“集散地”,解决家属问题的“集中营”。造成人员平均年龄偏大,男女比率失调,老弱病残居多。我馆年龄比例相对合理,平均年龄约27岁,研究生4人,中级职称10人,还算是一支年轻的馆员队伍。
性别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从男女馆员的比例看:以我馆为例,我馆共有馆员34人,其中男馆员10人,占30%,女馆员24人,占70%,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不容否定,女性从事图书馆工作有诸多优势,比如:细心、热情、善解人意、但由于女性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以及她们在家务、子女方面承担了较多的责任,因而对工作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2 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应对策略
2.1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抓好现有队伍素质的提高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讲,继续教育是提高馆员思想水平、增强馆员职业道德意识、改善馆员知识结构、优化馆员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措施。馆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仅靠为数不多的学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持之以恒地采取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进行非学历教育,实现对学历继续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可选派一些有专业特长、综合素质较好的馆员到兄弟院校进行图书工作的学习考查,交流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2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根据实际现状和发展需要,引进短缺的专业人才和高级人才,尤其是学术带头人,改善图书馆人员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结构,形成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应是各高校图书馆的当务之急。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争取学校领导和人事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当然图书馆要加强自身管理和人文环境,建立一套能发挥各种人才特长的用人机制,建立职业“门槛”,控制图书馆进人的随意性,彻底地改变图书馆作为“收容所”的面貌,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2.3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竞争上岗制度,采用激励机制,赏罚分明。图书馆应该根据本身实际制定适合本馆的激励方,采用公平、公正的原则,奖罚分明。每年进行业绩评估,对工作中取得好业绩的应给予荣誉或利益的奖励,反之则作相应的处罚。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业务岗位双向选择,管理岗位竞争上岗,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打破年龄、资历、学历、职称等限制,充分调动馆内员工的积极性。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全馆员工根据馆里公布的岗位职数、岗位级别及各岗位量化指标,结合自己的特长和条件选择自己喜爱的部门及岗位。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只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更新观念,锐意改革,重视人才,积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搞好图书馆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责作用,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教学科研服务,才能吸引人才,稳住人才,使图书馆真正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当好信息导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