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刍议
2009-07-05王桂
王 桂
摘要德育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这给高校德育带来契机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挑战。为了更好地迎接这些挑战,我们分析了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其原因,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德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些许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所谓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1)德育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店铺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德育。”(2)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临着重大挑战。我们一线工作者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时俱进”地开辟了一系列德育新渠道。但形势的变化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给我们德育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思考和解决。
1 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其原因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也取得了一些,却总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常常有人慨叹当代大学生素质低下,高文化却低道德,做事水准低,做人品位也低;德育工作队伍越来越不稳定,鄙薄德育工作的现象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德育工作者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陈旧,背负“不受重视、没有社会地位、收入较低”的包袱,工作状况不能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新时代大学生受社会、家庭及学校多重环境因素的影响,使他们身上带有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尤其是市场经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容易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这是当前高校学生德育工作遇到严峻挑战的主要根源。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德育工作者从信念和精神深处基本接受认同了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所产生的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在浮躁气氛嚣杂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正经历着深刻的洗礼。加上学校教育工作体制尚存在不适应新的特征要求的地方,从而造成政治理论教师队伍和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质量不高的局面。基于此,我们需对德育工作之对策做一仔细思考。
2 对德育工作之对策的思考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切实把德育工作落实到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2.1 思路决定出路,改善德育工作应从改观德育观念开始
2.1.1 从领导重视入手,真正把德育列入我校培养学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德育的内容和功能要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方面深化。这个深化要求大学德育的内容和功能要作出调整,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来改革、补充和完善,就要在政治方向、理想追求、现代意识、自我意识、法律规范、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经受挫折、求职择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和指导。这对学校办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得好:火车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此,学校领导要深入研究德育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既要研究计划和要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又要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新的工作部署和工作方向。因此,要求学校在研究、部署或检查学校其他工作时,也应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计划,提出具体要求。
虽然学校都已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德育工作的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基层学院、系也成立相应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德育工作的落实和具体实施。但各基层单位行政一把手对德育工作负总责的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拿出一定时间和精力参与系统研究德育工作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还缺乏一套相对独立的考核测评体系,这种测评体系不只是指对学生工作的综合评优,也是指对开展德育工作本身成效的测评。有针对性的活动或思想教育做了不少,但如何量化德育成效,使它得到客观体现却始终是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的一个难题。学校要千方百计地鼓励广大德育工作者围绕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拓展德育内容,优化方式方法。另外,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更深、更活、更实,使德育工作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体,增强德育过程的吸引力,唯有如此,德育工作的效果才能提高。
2.1.2 建立全员德育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
德育工作的落实到位需要全方位德育格局的建立。德育格局的建立离不开齐抓共管。齐抓共管,是指在高校德育管理工作中,从德育思想到领导体制,都要坚持整体优化、全员育人的原则,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整体合力,分工协作,各尽其职,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德育教育的落实,并不是学校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任务。学校的不同部门,虽然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德育功能及途径也不相同,但育人是共同的职责。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拓宽德育途径,协调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方法去实现共同目标。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有关部门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人文哲学专业的主渠道作用;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系统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自发性作用。只有各部门都树立起强烈的育人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才能保证学生沿着坚定的政治方向健康成长,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通过“管”人来做事,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2.2.1 积极构建充足的德育专职干部队伍
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德育专职干部队伍,是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共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的要义所在。目前,我校德育干部队伍总的来讲是好的,忠于职守,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必须看到,目前德育工作队伍存在质量和数量上的严重不足。首先,是数量上的不足。面对高校日益扩招和学生工作日趋复杂困难的新情况,出现了德育工作队伍“头大尾小”的问题。“头大”则是指德育工作队伍应付学校多部门布置的工作事务,具体表现为学院副书记被动地管了不该管的事,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暇去思考学生工作本身的问题,更谈不上创新。这都是“凡是学生的事都是副书记的事”的认识误区所造成的。“尾小”则是指面对学校众多的部门和日益增多的学生,基层学院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无非就是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又兼辅导员,一个辅导员带三、四百学生,兼职辅导员在80%以上,工作量之大、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工作质量的好坏显而易见。其次是质量上的不足,表现为应届毕业生和年老体弱者担任辅导员。尽管学校近年选拔了个别研究生作专职辅导员,应该说是一个可喜的跨越,但也存在着入口能力不强、迫于就业压力暂时委身于辅导员工作的问题。我们要紧紧抓住兴趣爱好和素质能力的和谐统一,在本科生中开展预留保留资格免试研究生担任辅导员的选拔工作,做两年专职辅导员,而后修读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后继续从事辅导员工作。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外出进修学习,在职称评定、晋级及其他福利待遇方面,应该给德育工作者一定的政策倾斜,以保证队伍的稳定和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2.2 着力抓好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教师被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及科学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就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言就道出了教师的职责所在。实践证明,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往往决定于教师的作风和教风,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往往同教师的精神面貌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是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直接教育者。为此,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作为落实德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要在教师的政治学习、社会实践、理论培训和业务提高及科研等方面给予妥善安排和大力支持,并帮助解决落实。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教师队伍整体上呈现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勤俭节约的良好风貌,既已为人师表,就要充分发挥其表率作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为人处世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现和世界观,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2.3 德育效果由学生说了算,德育过程最终应围绕学生完善
2.3.1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和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最突出的要求。“一切德行都应当培植在青年身上,不能有例外。因为在道德上面,没有一件事能够省略而不留下一道罅隙的。”根据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来看,学生的学习奋斗目标比较明确,多数学生挤身于考研就是实例。这些学生对集体活动不热心参与,对社会公益性实践活动认为事不关己,对专业基本技能不重视。造成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弱;社会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较缺乏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圈子太小,脱离社会实践,脱离了劳动锻炼。为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为学生尽量提供更多的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机会。多渠道开展实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创新等为内容的活动,一方面是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让同学们的心灵和意志受到来自复杂社会的洗礼,从而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思想观念日趋完善,达到德育工作社会化的目的。
2.3.2 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管理、服务并重
由于思想道德本身是无形的意识形态,加上各个同学的道德基础又各有不同,所以难以对同学的德育目标有统一的模式,只能靠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们自身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此,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我们的德育工作方案。同时在德育过程中,仅仅靠思想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优质服务。这样培养学生思想品质本身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抓手”。在德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德育目标细化分解,建立完整协调的制度体系,最好要细化到三级指标,据指标体系来完善各个细节。尤其在奖励和惩处上加强制度建设,促使社会主义主旋律在学生心中“占领高地”,发挥制度的约束和导向作用,从而使德育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如果说管理是“以理服人”的话,那么服务就是“以情动人”,一刚一柔,彰显智慧。只此,我们的制度才会兼具“权威性”和“温情性”,最终为达致良好的德育效果而“添砖加瓦”。
德育效果的保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全体德育工作者“朝朝夕夕”地“耕耘”。德育效果的保证亦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在德育过程的各个细节都进行完善。德育效果的保证更不是德育工作者一方的事情,只有德育双主体的良好互动,它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