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困扰
2009-07-05杨亚
杨 亚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一些乡村学校的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是困难重重。为什么造成这种现状呢?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村教师素质教育困扰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
(1)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何为素质教育。很多乡村学校的一线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大量减少学生课外作业,就是淡化甚至取消考试;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活动课”,带领学生唱歌、跳舞、绘画、参加体育活动、搞一些形式化的社会实践等,进行音、体、美、劳教育就是抓素质教育,这些都是对素质教育过左、过急的理解。显然,这是很表面化和不科学的。这些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缩手缩脚,顾虑重重,怕搞素质教育荒废学生学业、影响学生的升学;认为乡村基础设施较差,尚未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目前仍应抓升学率。还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以为这是抵牾之想: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行吗?我说:这想法不准确。我们是要让马儿吃好草,而不是不吃草。“好草”从那里来?显然从教师那里来。因此要教改,首先要从教师的教学头脑上变化过来。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教参上的知识点重复讲出来,让学生听明确;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搞“题海”,使学生成为缺乏创新的低能者。面临教改新形势,我们应该实时地变化教学头脑,教学观念,建立准确的教诲头脑,不停地探索寻求,让学生真正吃到“好草”,消化吸取,康健成长。
(2)教师不能有效实质性地学习。乡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存在着严重问题: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信息闭塞,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因而在农村中小学“端坐静听”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控制下的“注入式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反复读书、死记硬背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周周考试、以分数排名是评价师生的唯一标准。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也想方设法采取一些办法督促检查教师的业务学习情况,只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流于形式,教师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根本没有条件进行有效实质性地学习。对现代教育理论不闻不问;对当前学科改革的方向不明不白;国内外教育趋势不知道;对当前教育的热点问题漠不关心;就连当前炒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也概念不清,更谈不上去研究和实践了。因此,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迫在眉睫。尽管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教师培训仅限于流于形式,一轮培训结束,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信念能转变多少?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多大的提高?其实,这其中除了培训教师自身存在抵触情绪之外,作为培训教师的学校也存在诸多问题:培训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不棒;培训形同虚设,搞形式;甚至给人以“挣钱为目的”之感觉,只要出钱,继续教育学时、结业证书都可以“买到”。另外,教师的培训需要时间作保证,在目前人员编制紧缺的情况下,学校不可能安排轮岗培训。
(3)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模式单一化。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面对这样的教材,关键是把握每一节课的编写意图。曾经听过一年级数学课《认识物体》。这节课的课程意图是通过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有一个初步认识,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没有想到老师在讲授时,却因为觉着这节课内容太少、太简单,补充了许多高年级数学的知识,使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还有的老师走了另一个极端。如三年级科学课,其介绍的内容都是我们平常接触的实物,课程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来了解课文内容,一名教师竟然是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转化为填空、简答,然后让学生去背。可见,我们的教师还没有真正领悟教改的精髓,到底改什么,如何改?
(4)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制约,难以实施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在大多数学校还是仅仅只出现在课表上,即或有的在实际中落实了,也存在着“质”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心中只有文化课,视音、体、美活动课等为点缀。因而对这些所谓的副课能挤则挤,能占则占,甚至把活动课变成文化课的延伸。举一浅显的例子,现在很多学校的音乐课还只限于教会一两首歌曲,体育课则任由学生跑跳嬉闹,这都与“美育”、“体育”的真正内涵相距甚远。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因素,但是不论怎么说,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
(5)乡村小学教师工作强度过大,负荷重。农村小学教师绝大部分实行包班制,也就是每天上的6-7节课。举我镇村小一年级教师的例子:这位教师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还要教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班队活动、科学、写(下转第27页)(上接第19页)字6门课程,周课时达到20至22节。除此之外,这位老师还要负责早自习的组织、课间的管理、班主任工作台帐的填写、学生发展报告书的填写;要组织各项校内外活动、与家长的联系……把这些工作加在一起,这位老师的周课时量达到了30节至32节,那么备课写教案就要安排在下班回家了。不仅如此,每逢双休日还要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学习、继续教育等,工作强度较大。乡村小学教师工作量至少是城镇小学教师的两倍以上,每天忙得焦头烂额,哪有时间推进素质教育?哪有时间搞教育研究。
(6)夹在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调查显示,目前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角色互为矛盾的要求,困扰着很多中小学教师。一方面,家长和社会对高分、高学历的期望和要求,迫使教师不敢过多考虑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是将最标准答案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来获取应试高分。另一方面,社会又在抨击应试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实施发展创造力和个性的素质教育。这样一来,中小学教师始终处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尴尬不堪,心理负担较重。
可见,乡村教师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还需一段艰难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