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铺平大道通长安》的艺术处理
2009-07-05栾珊珊
栾珊珊
摘要歌剧《张骞》中著名的咏叹调《铺平大道通长安》,从调式调性上,从音乐结构中,从作品的意境等几个方面,都有很必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剖析,来阐明对演唱所要求的艺术处理。
关键词歌剧艺术处理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1 歌剧《张骞》五个乐章的介绍
该剧共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全剧的引子部分,和第五乐章的尾声部分整体呼应统一,具有完整性和对称性,使人们感受到了形式上的美感。
第二、三、四乐章,是该剧的展开部。这三个乐章乃是整个戏剧的核心,其中的音乐充满着强烈的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的急剧变化。主人公张骞和阏云公主的性格,采用了多种体裁和音乐手段来进行表达,包括咏叹调、宣叙调;还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深化人物的性格,如独唱、重唱、合唱。阏云公主的两重性性格塑造也是通过音乐段落的推进,来达到第四乐章的高潮部分《铺平大道通长安》这个著名的咏叹调。
该剧的宣叙调,丰富了中国歌剧,西洋音乐的借鉴与中国戏剧的采纳,使该剧的宣叙调有了语言节奏的基础和人物性格的韵味。其中《我是阏云公主》,就是从蛮勇的性格出发,打破语言节奏,突出了“我”字,更富有夸张性。在这部歌剧中著名的咏叹调《铺平大道通长安》的A部分是以中国蒙古族草原牧歌形式来写的,情感起伏较大,结构严谨;B部分就采用的是西洋音调技法。采用开放性终止,降三级的处理,“我愿灵魂化彩链”中的“链”字的拖腔,转调等手法都是西洋音乐技法的范畴,使剧中人物的性格鲜明突出。
2 西方音乐对中国本土歌剧音乐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都有着各自的文化依托和哲学背景,使得中国现代音乐作品中,本国和西方音乐的,不仅仅局限于音乐形态,而且还深入到了音乐的审美观念音乐文化观念。
我们今天所分析的歌剧咏叹调《铺平大道通长安》所采用的就是中国的音乐与西方的音乐相结合的特点所写成,突出了东方西方各自的音乐特点,从而反映出各自音乐文化与背景的不同,又通过之间的相同点使文化与音乐相结合,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歌曲的艺术处理
歌剧咏叹调《铺平大道通长安》是个十分出色的声乐作品,作曲家从人物性格特征把握音乐的主题,A段的音乐主体,采用的是草原牧歌的音调,当前奏响起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草原,但在辽阔草原的背景下,有突出了主人公孤身一人那悲悲切切的场面。音调中阏云公主的温柔婉转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段表现的是阏云公主在混混沌沌中,对和丈夫张骞美好往事的回忆。其中的几个拖腔,更能使主人公的那种悲痛与幻境突出出来,使听众在欣赏时,感受到她痛到心扉的情感。
演唱这一部分时,要把几个排比句的强弱主次唱出来,“那洁白的穹帐里,炉火香茶春意暖,那青青的草场上,夫妻同挥套马杆,那又苦又甜的小雨中,我俩听着百灵鸟低声鸣啭,在那高高的阴山下,我俩一步一步多艰难”,其中,“我俩一步一步多艰难”这一句,最要突出的就是“一步”,要一次比一次铿锵有力,才能更形象的表现出他们行走的艰难程度。“悲切切啊,恨绵绵啊,悲切切啊,恨绵绵啊”,这一小部分从3/4拍换到2/4拍,从高亢的音调,换到低迷的音调,接着又回3/4拍,表现出阏云公主的悲愤但又同时表现出她的无奈,从流泪到睡着又从梦中惊醒这样一系列的情感。
B段的音乐,从灰暗的羽调式突转为西洋大调式,音区跳度增大,“此生能为张郎死,虽死无遗憾,只愿你挥动长戈利剑,把战魔的爪牙连根斩断,播下爱的种子,担起友邦危安,我把热血洒江天,滋润和平花朵繁,我愿灵魂化彩链,铺平大道通长安。”表现了主人公强烈的决心,其中“把战魔的爪牙连根斩断”中的“战”和“斩”两个字,要强调出它们的力度,才能更突出主人公坚定的信念。
接下来的一段音乐,又回到羽调式,会让听众跟着音乐调式的变化,从那铁马铮铮的战场上一起回到了那幽静的草原上,“张郎啊,孩子啊,生不相从死相伴,忠魂随你回玉关,奋起双臂擂天鼓,唤起世人莫相残,愿将热血燃闪电,照亮人间离恨天。”表现出主人公对友邦之间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期盼。
4 结语
在歌剧《张骞》中,《铺平大道通长安》这一咏叹调的成功,反映了此歌剧音乐主体性的鲜明,有严谨的结构美感,戏剧冲突的增强也使得歌剧本身更具有色彩性。优秀的民族音乐语言与时代意义的结合是构成音乐抒情性的特征之一。在这部歌剧中,作者用到了秦音基调、信天游和花儿,还融入了草原音乐文化精髓和西域古龟兹乐的优秀音乐,使之具有民族特点,更丰富了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