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历史教学生动起来
2009-07-05赵正健
赵正健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还是一本教材一张嘴走上讲台,教学过程基本就是照本宣科,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没有注重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在教学手段运用、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比较滞后,会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兴趣,教学效率低下。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单调沉闷的教学状态,让历史教学生动起来,积极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生动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 尊重学生人格,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特殊的生产活动,因为其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能够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面对的高中生都已经接近成人,和谐的学习环境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
(1)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是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准则,但是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完全做到,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学习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甚至对班级后进生区别对待。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尤其要注意避免这一点,高中生处于16-20岁年龄,心理敏感程度以及自尊心都更加强烈,教师如果对学生用有色眼镜来看待,是无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的,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要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拉近彼此之间心理上的距离。
(2)给予更多的鼓励。高中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学生成绩上的好中差,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不能犯急躁情绪,尤其不要随意批评学生,要注重教育方式方法,要多给予一些鼓励,在教学中多说一些“好”、“有道理”、“回答不错”等鼓励性话语,少说或不说带有刺激性字眼的话语,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后进生,更要多看一眼,发掘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点滴闪光之处,哪怕很小,也要给予肯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3)建立融洽的关系。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会对教学成效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便利条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遇到的困难。有些在学生眼里非常严重的困难,其实在教师眼里也许只要举手之劳的功夫就可以解决了,因此,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为教育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2 运用现代媒体,营造趣味的教学氛围
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而言,多媒体在表现手法上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在教学信息的容量上更多、更广,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成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趣味性较浓的教学氛围。
(1)在新课导入上提高趣味性。在高中历史新课导入上,有些教师习惯于口头导入,用几句话引入新课,有些教学内容时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或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此时,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内容时,因为学生和这些内容接触并不多,在心理感知经验方面没有足够的基础,教师光凭几句话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将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外交与国防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影音资料播放出来,作为新课的引子,既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在信息补充上提高趣味性。高中历史教材中所包括的信包罗万象,但是表现在教材中的事例信息并不多,甚至受到编辑与出版周期的限制,有些教学实例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显得有些滞后。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备,可以不受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教学活动补充大量的相关信息,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程度。例如在《红军的长征》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电影《长征》中的一些典型场景作为教学活动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增强对长征的深刻了解,增强了教学活动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3)在主题活动上提高趣味性。历史教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在教学活动中相机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感悟与理解,加之以多媒体设备的辅助,这种成效将会更加明显。例如在《洋务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影音资料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内容具有直观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洋务运动的进步之处以及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内容展开辩论,使学生认识到用中国的封建制度作容器,去盛载西方的先进技术,对两者的内在矛盾认识不足,因此必然导致失败。
3 开展师生互动,实现探究的教学过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之以教师的互动与点拨,可以将传统的单向教学活动变为互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互动学,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放手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以一组探究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学习,探究题的设计要注意前后关联性与梯度性并举,确保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发挥学习小组对后进生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提高思维能力。
(2)适时对学生开展点拨引导。在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探究的时候,教师也不能成为旁观者,要在小组之间开展巡视活动,重点帮助后进生解决一些探究中的疑难问题,以及为各个小组进行思维方式与方向方面的点拨,这种点拨应该是画龙点睛式的,要让学生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3)注重对学生培养归纳能力。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因为学生通过探究与讨论而得出的答案,或许是开放性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与梳理能力,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去伪存真、合理提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4 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立体的教学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要能够做到知古解今,作为任教历史学科的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起立体的教学模式,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提高历史教学成效提供服务。
(1)利用课外组织开展教育。仅靠课堂教学45分钟,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需求的,教师还可以利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历史学习或研究活动。例如有教师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布置学生通过向家长打听、自己搜集、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新中国建立6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内容的教学奠定了认知基础。
(2)结合重大事件开展教育。历史教材中许多内容具有重大纪念或警示教育意义,例如九一八事变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教育契机,配合学校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如参观图片展览、举办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牢记国耻,树立为国家强大而努力奋斗的人生理念,增强思想教育成效。教师也可以结合国家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活动开展教育,如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国力发展的强大,提升爱国之情等。
(3)走进专门场所开展教育。为了配合历史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带进一些专门的教育场所接受教育,如抗日战争纪念馆、华中工委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让学生在这些专门的场馆之中受到深刻的历史教育。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想提高工作成效,教师就必须注重教育理念创新,将现代教学媒体有机运用于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高,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