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2009-07-05丁娟娟
丁娟娟
摘要文章认为认为思维的深刻性反映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应当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作为培养思维品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具体提出了培养思维深刻性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教学物理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1 思维深刻性的特点及其在思维品质中的作用
思维品质,反映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思维品质的五个方面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思维的深刻性反映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思维品质诸多特性中最具基础和较为深刻的要素,对其他品质特性具有统摄和联动作用。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笔者认为应当把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作为培养其思维品质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2 思维不深刻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表现
(1)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不能深入理解或记忆不深;(2)公式的使用时不注意公式的成立条件;(3)在思考问题时,不能透过表象认识本质,表现为思维浅薄,不求甚解,不注意挖掘物理问题的隐蔽条件,只利用一些明显的但不充分的条件去解决问题。(4)不能用联系的观点和从不同的侧面理解、系统和应用物理知识。(5)推理时不严密、不周全,过程分析不全面,仅凭印象进行机械推理,造成知识的负迁移。(6)做练习依葫芦画瓢,不明解题思路,不领会解题方法实质等。
3 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3.1 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细致力
细致力表现在细致地观察和严密的推理上。细致的观察最起码表现为观察的敏锐。观察的敏锐性培养可使用比较策略。教师把具有相同特征或类似的事物放到一起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找相同点或相异点,这样有利于学生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或发现规律。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历来是物理教学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所必须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在传授新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要注意在解题活动中培养该能力。培养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障碍点,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利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3.2 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纵深探究
创情设境,让学生在知识的起点就对其深刻理解,使其透过现象,纵深探究,在本质上理解物理对象,把握物理特征。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从概念的表象逐渐过渡为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六个环节:
(1)明确为什么引入这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要求,还能使他们能按一定的目的对感知和表象的内容进行归类。
(2)明确建立该概念规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只有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3)明确该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明确物理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或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深入理解概念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明确该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及表述。
(4)该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外延,即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验的,所以物理规律总有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5)明确该物理概念和规律与有关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6)深入理解、巩固该物理概念和规律。在深入理解、巩固该物理概念和规律阶段,适当的利用变式和否定例证十分有益。
3.3 在物理上引导学生由表及里
“由表及里”的思维策略要求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这些探究:(1)该物理现象为什么会发生;(2)哪些因素是次要导致因素,哪些因素是主要导致因素;(3)哪些因素是表面的,哪些因素是实质的;(4)哪些因素是导致事物发展的直接原因,哪些因素是导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5)该物理现象会遵守什么规律;(6)该物理现象又会导致以后什么现象发生,以后的现象又将会遵守什么规律等等。教师只有不断引导学生完成一次次“由表及里”的认知,才能使学生形成从问题的基本点出发,把握问题本质的分析习惯,达到思维的深度。
3.4 引导学生用联系、整体的观点和从不同的侧面思考问题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理解压强的概念时,既要从宏观的角度考虑,也要从微观角度分析,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又如学生平时所作习题,一般是条件齐备,答案唯一的。而有些题目看似条件不足无法求解,但都可创设条件求解;有些题目的解不一定是唯一的,但可以分不同的情况求出多个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种途径、全面地去分析、思考,可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发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思维的深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