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2009-07-05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高素质高校教师师德

屈 卓

摘要: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情操的总称。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入手,阐述了当前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及改进高校师德建设从加强师德规范制度、考勤制度及对贫困教师的关注等几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09-02

师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和教师职业道德情操的总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增强高等学校自身凝聚力,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重要性及紧迫性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重要任务。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意见》和会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导师。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教师面对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和道德面貌,是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学习做人的一面镜子,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今天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为此,必须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树立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学校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增强学校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一所充满生机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学,必然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让学生在学校的熏陶、教化、养成之中成才,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学会做人,成为高素质、高品位、高尚灵魂、高度负责的人。而这一切的关键在教师,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培养一大批具有深刻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广博知识和学科视野,真正有师德魅力的一流教师,道德教育才具有感召力,才能形成一所学校优秀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教师以在本校工作为荣,使学生以在本校学习为荣。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教师的劳动是特殊的生产,它不是以物的存在形式投入生产,而是通过自己的学识、才能、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影响和教育未来的劳动者。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知识性、专业性和艰苦性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最重要。

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及功利主义影响,部分教师中出现了一些与教师职业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为:1.认识不到位,教书不育人。对师德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缺乏远大理想抱负和对职业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敬业精神不强;片面理解教书育人,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教好,就是育人;对于课堂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不闻不问;对课外学生违纪现象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利用课堂或课后随意发泄对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私愤等。2.在岗不敬业,治学不严谨。对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投入的精力少,备课不认真,对教材钻研、知识更新不够,不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信息量少,深度不够;精力外流,忙于一些来钱快的第二职业,主辅倒置,使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下降。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且是创建一流高校,解决当前部分教师师德素质问题的迫切需要。

二、新时期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因此,师德建设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方面。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教师要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党的学生,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

(三)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校教师要自觉遵守公民道德,同时,教师还要模范遵守比公民道德要求更高更宽的职业道德,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

(四)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素质,作为高校教师仅具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高校教师要树立先进教育理念,加强教育规律的研究,探索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深处的交流与沟通,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师德建设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对于过去形成了优秀的、行之有效师德建设方法要坚持,同时,对于新形势下师德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一)坚持集中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理论思想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对自身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同时,增强教师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二)加强师德规范制度,运用制度塑造良好师德。加强师德教育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教育育人条例和教学工作规范等制度,把师德规范的要求贯穿其中,注意在育人的实践中,培养和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

(三)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高校应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要把师德考评结果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结果结合起来。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给予特殊津贴。

(四)典型引路,大力宣传师德力度。要注意发现我们身边涌现的治学严谨、爱岗敬业优秀教师,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责任心。

(五)将师德建设与解决教师困难结合起来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广大教师的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由于他们进入学校的时间短、资历浅、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还存在一定困难,学校要一方面帮助他们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师职业修养;另一方面,也要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构建起宽松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从而增加学校的凝聚力。

(六)加强领导,形成师德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高校师德建设的工作中,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并把师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理的工作格局。

总之,师德建设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高校师德建设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同时,要从法律上、制度上、运行机制上加以规范。我们坚信,只要树立全员意识,将高校师德建设的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那么,高校师德建设就一定会再谱新篇章,高校一定能够承担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高素质高校教师师德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致良知与师德
幸福从“心”开始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