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市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2009-07-05程亚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收入农民

程亚平

摘要: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菏泽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越来越突出,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环节。根据菏泽市的实际情况,针对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必须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农产品流通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经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加;荷泽市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047-03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限制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制约了整个农村市场的启动和繁荣,降低了农民扩大再生产能力,影响了农村大局的稳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工作。近几年来,菏泽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越来越突出。2008年,菏泽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 584元,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可谓任务艰巨。准确把握形势,找准农民持续增收的症结和难点所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成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必须面对和认真思索的一个课题。

一、新时期农民增收面临的新问题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如土地承包、粮食保护价、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农村税费改革、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减免农业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是种粮的积极性。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生产经营水平,要更多地研究解决农业的生产经营水平问题。新时期菏泽市农民增收面临的新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坚实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其优越性已经发挥到极致,最明显的问题是不利于集约经营和农业机械化,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从某种意义上制约着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物质基础制约因素。许多农村资源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粮食继续增产的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产量增加和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弱化。农业生产后劲不足是制约农民利用土地增收的主要障碍。

(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根源性因素。菏泽市农民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掌握不了日新月异的农业科学技术,很难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加之保守小农意识的影响,导致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差,更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三)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菏泽市种植业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在生产安排和结构调整上缺乏有效引导,结构雷同,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普遍存在,难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同时,种粮与农民增收有一定的矛盾。粮食安全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重大问题,粮食不能不种,而种植结构不调整又不行,如何处理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是农民增收应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农业市场化程度低

市场农业必须面向市场,在市场中竞争。现阶段菏泽市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太低,使农产品和农民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市场农业主要靠“两腿”支撑:一靠龙头企业,二靠合作经济组织。2008年,菏泽市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40家,建立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07个,但与建立市场农业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五)农业投入总体不足

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投资与地方配套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更无力投入,农技、兽医等部门缺人、缺钱,难以开展工作。绝大多数农户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无力对发展前景好、增收快的项目投资,科技长入农业的长效机制和新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

(六)外出务工收入难以增加

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和服务相对滞后,特别是劳动力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使得劳动力向外输出面临挑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影响的日益显现,农民进城就业更加困难,甚至出现农民工回流现象。

(七)缺乏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持

城镇化发展步伐较慢,工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不够,城乡二元经济差距呈拉大之势,农民依靠第二三产业增收比较困难。

二、新时期菏泽市农民增收的对策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农民增收困难重重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菏泽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菏泽市长刘士合代表市政府向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09年的目标任务,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克服困难,保持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一)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认真执行强农惠农政策, 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及时将补贴资金和市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抓好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试点,推动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发展以水库水源地为中心的规模化集中供水;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和改革,力争获准筹建4家农村合作银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构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格局。

(二)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增强农民增收的能力。粮食作物是菏泽市的主导产业,粮食生产连续上了几个新台阶,但农民收入并未因此得到相应的增长,粮棉主产区反而陷入了“高产穷区”的困境,其问题出在粮经比例不合理上。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比如,菏泽市牡丹区确立牡丹、西瓜、桑蚕、药材、绿化树木为主导产业,不断深化种植结构调整,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切实抓好中低产田改造,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引导农民增加种植价值更高的优质粮,优化品种结构,积极推进优势产区的蔬菜、水果、花卉等高价值作物生产。二是搞好平原林业产业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新增造林面积14万亩。加快发展林下养殖、水产养殖,林下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3 500万头(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3万亩。继续落实好良种生猪、奶牛补贴政策,积极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畜产品,提高养殖效益。三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大农机投入,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0%。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四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将农业结构调整同生态城市建设相融合,大力推进都市农业快速发展,扩大农民就地转移空间,为增加农民收入开拓新的渠道。

(三)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带动农户迈进大市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为此,要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扶持力度,确保30家重点企业和52家支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新增60家,达到600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增100万亩,达到550万亩;绿色产品认证新增10个,达到40个;无公害产品认证新增15个,达到6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300个,达到1 200个以上。同时,发展中小龙头企业,形成大中小结合的格局。

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化龙头所不能替代的,尤其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联系中,可以帮助农民提高谈判地位,维护农民的利益,正确处理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的关系。

(四)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组织好农田水利会战。进一步加快农村路、水、电建设,新增改水受益人口60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8%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1 500公里,新建沼气池2.4万个。

(五)加快培育农产品流通市场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

要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步伐,强化农业市场信息服务,架设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培育农产品市场,而且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要让土地能够顺畅流转,资金能够自由融通,信息能够及时获得,科学技术能迅速传达到农民手里。当前,生产要素市场中突出的问题有三点:一是资本市场。农村金融体制必须改革,不但要对传统的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革,也要发展农民自己办的,或者入股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这样才能把农村金融真正搞活。二是科技市场。农民需要高科技,而相当多的科技人员、科技产品和核心技术,往往集中在非农部门或农业事业单位中,真正的科学技术人才和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必须大胆改革。三是土地市场。土地流转难,已成为影响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矛盾呈逐年上升态势。要在稳定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新机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土地向农业园区和规模经营大户集中。要解放思想,用足用活政策,妥善化解土地流转矛盾。只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才能真正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六)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发展乡镇企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菏泽市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是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农民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致富,不仅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而且必须从单一农业经济向非农化、城镇化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自主灵活,易于起步,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菏泽市是一个农业大区,剩余劳动力多,而且十分廉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具有独特优势。为此,要从推行鼓励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机制,创造平安、和谐社会环境等方面着手,促进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超过土地承载能力的剩余劳动力的合理出路,就是根据市场供求规律流向非农产业、非农地区,走向城市的大市场。事实证明,进城打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和倡导,并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发挥劳动部门的优势,为农村劳动力的输出铺好路;二是要净化劳动力市场,严厉打击违法输出劳动力的个人职业介绍所,打击乱收费、哄抬收费价格的行为,打击坑骗外出务工农民行为,对用工单位,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对拖欠打工人员工资等行为要坚决惩治,按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确保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是要加大劳动保护法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努力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知法、懂法、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八)积极扶持贫困村发展经济

菏泽市在近年来经济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经济大村、经济强村,他们积累大量的发展资金和丰富的发展经验,成为名符其实的“小康村”。但因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有10%的村庄还没有脱贫,成为全市经济的包袱。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和其他资源都向基础条件好、投资回报率高的地方流动。如果不对贫困村加以扶持,他们会越来越贫困,农民相对收入水平也越来越低,全市经济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也就是增加全市的收入。但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不能光靠临时救济、扶贫的思路,必须从“输血”向增强造血功能转变;帮扶的形式,必须推行结对扶持工程。在互通有无、经济状况相似等条件下,实行“项目、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帮扶,达到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大村带小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目标。

(九)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源泉所在。各级政府都应该把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提到重要日程。

第一,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农村谁的观念转变的比较快,谁的思想适应比较快,谁的胆子比较大,谁就能早富、快富、再富。时代造就善于独立思考、接受新事物意识强的新一代农民。政府应当创新载体,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拓宽视野,克服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的思想,鼓励他们面向市场,发挥所长,艰苦创业,勇闯新路,把他们培养成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第二,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文化和法律教育。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是支撑农民增收潜力的根本所在。要完善政府扶助、多元办学、面向市场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建立农民专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进行包括现代农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在内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培训。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水平,使其成为懂技术、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第三,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制度创新,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发展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或其他组织集团,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村能人创办、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全面落实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和帮助各类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利益分配、监督制约和风险防范机制,使其在农户、市场、龙头企业与政府之间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信息、生产资料、产品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分散的土地、闲散资金、剩余劳动力整合起来,提高集约化规模生产水平,信息、技术、人力、财力集中共享,从而降低农民各自经营的成本,提高农副产品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能力和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带动农民群众增加收入。

(十)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通过加大三农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消费积极性,是走出困境、刺激内需更为有效的手段。当前,在改革开放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农村和农业,应成为重点倾斜与补偿的对象。因此,抓住时机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既是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直接或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又是走出眼下的发展困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好机遇。

总之,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现阶段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历史责任,我们必须做好,而且能够做好。

猜你喜欢

收入农民
耕牛和农民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农民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从投资之道谈财务自由之路
从投资之道谈财务自由之路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收入、消费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