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的重知之道
2009-07-05陈思
陈 思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经济影响力不断提高,其稳健的发展速度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这种令世界侧目的奇迹是否真如国人所说的那样,中国已经和平崛起;抑或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否存在着并未被广为提及的暗流与羁绊。走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路,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欢欣鼓舞,回首三十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思考的也许更多。
关键词:高新技术重商主义重知主义
一、歌舞升平下的暗流——“高新技术”经济产业危机
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海关最新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011.7亿美元,增长27.6%,占当年出口总值的57.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3003.4亿美元,增长32%;机械及设备出口2286亿美元,增长22.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78.3亿美元,增长23.6%。
从数据上来看,似乎我国在的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在出口规模上有了具体体现。但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中国的高新技术产”还是“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是两个相当不同的概念;“中国的制造业”与“在中国的制造业”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与其他不同的是跨国公司似乎更加看重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很多企业并未将产品的绝大多数用于国内销售而是将其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而这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出口贸易中极大的水分。
借用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中的有关概念进行简单的说明。世界体系论在“中心-外围”结构启发下,提出了“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说。“核心-半边缘-边缘”这组概念描述全球经济中各类国家的位置非常有效。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处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半边缘上,西方希望中国市场消费庞大的西方剩余商品并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加工制造业产品。随着近年来的模块化等生产技术的革新, 企业间和国际间的分工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近一步加大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拥有丰富而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已经被列入国际分工网络格局。然而, 由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时参与进这一格局, 竞争加剧, 中国面临的状况也是不容乐观。作为这种模块化,它是将各个生产过程加以分解, 向不同的企业发出订单,从而使专门从事于生产过程中的特定环节成为可能。其结果是产业结构出现了类似与下图的格局:
在这种模块化进程中,大部分中国企业并没有直接开拓国外市场,没有直接接触国外消费者,自己扮演仅仅是生产加工角色,无法控制高附加值的环节,企业缺乏自己的核心能力,最终只是成为跨国公司的整合对象。更为不幸的是,在发达国家,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工人工资和资本家利润都增加,而在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是降低了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贾根良教授在课上说过,“廉价劳动力就象自然资源一样是一种‘自然的禀赋,正如历史上出口原材料永远不可能致富,却要陷入长期贫困而不能自拔一样,利用廉价劳动力这种所谓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中国恐怕永远不可能崛起。”
二、重商主义的思考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来回顾一下重商主义的观点。重商主义发展到晚期开始重视发展本国制造业, 培育和保护本国幼稚产业。重商主义者普遍看到, 一国要增加货币, 达到贸易顺差, 一方面必须反对资金外流, 重视利用本国资源, 发展本国制造业, 培育和保护本国幼稚产业; 另一方面出口本国制造品, 进口外国原材料, 利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剪刀差获利。正是在这种重工主义形式的重商主义下,资本主义制造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化。
在国际形势不断恶化的今天,作为中国是否也该尝试一下新条件下的“重工”。在这种新的重工条件下,国家应该给予民族企业足够的支持,鼓励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推动技术进步,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国家必须保护和培育本国民族工业和幼稚产业的发展,努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提升本国民族工业的竞争力。顺着重商主义由早期的重金主义到晚期的重工主义的思维模式,在21世纪迈入知识经济的今天,在我们强调民族工业上的重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提倡“重知主义”。新形势下的重工与重知也许是重商主义所带给我们的历史性的启示。从这种意义上讲,新形势下的保护民族工业与发展高新技术并重也许是应对新时期国家安全下的一件重要武器。
总结: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不断发展,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市场和技术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相对被动和劣势的地位,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竞争中更易于受到国际经济波动和经济风险的威胁。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良好,但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仍存在着的隐患,这也需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关志雄,《摆脱重商主义——反思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J],国际贸易,2003.3.
[3]温俊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