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初探

2009-07-04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品德笔者儿童

杨 杰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活动对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活动性”是其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之一,它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及其它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程除了上述的基本特征之外,另外还具有“开放性”和“生活性”这两个基本特征。那么,如何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的特点去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呢?针对上述诸多方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平时教育教学的实际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之中”,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师应该从儿重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选择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通过学生的切身体会,让他们的判断得到初步培养,品德得到发展,这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比如,教学《秋天在哪里》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堂中设计了“演一演”和“评一评”这样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有的学生选择了用一首诗来赞美秋天;有的选择了模仿某些动物的动作来表演、赞美秋天;有的则用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甚至还有学生将歌曲《春天在哪里》改编成《秋天在哪里》来歌唱秋天,并表达心中的赞美之情……与此同时,还让同学们评一评并交流各自的切身经验和体会。在这里,“演一演”是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评一评”更是学生心灵的奔放。通过几位学生的表演和其他几位学生的评论,再现了原有的生活经验,体现了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基本理念。接着,笔者又利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关于秋天美景的录像片等。这些大多都是笔者已事先准备好了的:有的是亲手拍摄的;有的是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的;还有的是从学生的手中收取来的……所有这些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图片,因而他们对此特别感兴趣,在自己的生活中认识了秋天,并找到了秋天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活动要体现出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要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要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它生活空间。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这是其基本观念之二。比如,在教学《秋天在哪里》一课之前,笔者布置学生在课外深入到周围环境的各个角落去寻找秋天。在上课之前,笔者又重新将学生带出教室,来到他们最熟悉的校园环境之中,让他们再次寻找秋天,这样做可以让他们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其综合思维水平。学生找到答案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有的说,我家小花园里的桂花开了,我在花园里找到了秋天;有的说,田里的稻谷变成金灿灿的,风一吹像大海里的波浪,秋天就在稻田里;有的说,我从电视上看到香山上的枫树叶子红了,像火一样,秋天就在香山上;有的说,秋天在果园里;还有的说,秋天就在校园里,校园里的树叶渐渐变黄了……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感受秋天。有的说,秋天是五彩的季节:有的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有的说,秋天是迷人的季节……这种授课方式,真正体现出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之二——“开放性”。

三、要注重活动的活动性和多样性

课程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这是品德与生活课标的又一特征。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富有情趣,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应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进行教学。比如,在《秋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环节中,当学生概述出秋天是五彩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和迷人的季节时,笔者马上把话题一转,“你们想留住秋天吗?那么,你们想留住秋天的什么呢?”安排这样一个环节,更增添了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教室里像锅里烧开的水。有的说,我想留住秋天的树叶;有的说,我想留住秋天红红的苹果;有的说,我想留住秋天金灿灿的稻田;有的说,我想留住秋天的风……此时,笔者借此机会,将课堂进一步推向高潮,“你们能将你们想留住的东西画在黑板上吗?”于是就布置学生分组在室内进行手工交流制作,笔者这样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经历仿真性的创作活动,能有效地使他们在情景交融中领悟道理。

另外,品德与生活教师不可能完全设计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更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儿童的语言、行为、活动的结果和会产生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随机应变,以更好地发挥教学机智,并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教学资源。比如,在《秋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当笔者问学生能否在教室里找到秋天的时候,众多学生都不得其解。后来,经笔者提醒后,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秋天就在我们的周围。秋天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衣服里。可见,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机智地抓住每一个生活环节,并运用正确的评价模式,随时随地地发现或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

四、注重活动的实效性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有所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全体参与的目的。比如。在教《秋天在哪里》一课时,笔者在活动前布置的准备工作是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达到有针对性地了解大自然的目的;其次,笔者让学生在黑板上创作图画,更进一步地加深了他们对秋天的了解:最后,当学生看到自己创作的这幅图画时,笔者又采取了一个新的举措——赞美秋天的表演活动。学生根据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曲调,各自即兴创作了歌曲《秋天在哪里》,将所填的歌词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并演唱。这种授课形式使学生真正调动了自己的感观,而不是机械地驱动,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有发展的活动,它为情境的推进、知识技能的传授、情感的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动之以情感,晓之以色彩,感知交融,身心愉悦,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汲取了“营养”。

五、活动要体现学生人人参与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该尊重儿童参与的权利,因此,教师应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而不是让少数的“乖孩子”做示范性的表演。为了实现学生参与活动的全体性,绝对不能忽视了那些“弱势群体”,而应给他们一些特殊的机会。如在《秋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尤为重视那些“弱势群体”,并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寻找、归纳、小结秋天在哪里,这样既尊重了他们的权利,又让他们享受到了集体生活的甜蜜。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一堂课从始至终都让人感到一种和谐、自然的气氛,使学生一直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没有强硬地灌输、枯燥地讲解,也没有师道尊严的压抑,处处体现了自然、民主。一堂课将音乐、地理、美术、语文、思想品德、信息、舞蹈等知识自然地融在一起。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接受教育,从而提高了多方面的素质。

总之,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综合课程,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有关道德、科学、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并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猜你喜欢

品德笔者儿童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好学者贤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