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你为谁而活跃
2009-07-04赖慧琼
赖慧琼
听过我们班课的老师都说我们班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氛围开放、民主。每每听此评价,笔者虽口有谦词,心中却暗喜阵阵,觉得这是自己一向秉承“面向全体、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教育思想结出的硕果。然而,一次家长的到访却让笔者不得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是否真正面向全体产生了怀疑。
“小颖不想来上学了,我们劝了好长时间。她才同意先到学校来半天。”小颖妈妈说。“为什么?”笔者和数学老师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出。“有人欺负她吗?在学校遇到什么困难吗?”“不是。她说,她觉得自己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学生。”“怎么会呢?!”笔者和数学老师再次说出了相同的话。
小颖,半年前转入我班。这个小姑娘,高高个儿,每天都是整洁漂亮地来到学校。除了不爱发言外,不论什么课她都表现得很好,一直是笔者和辅导员老师心目中乖巧、懂事且放心的孩子。“那您有没有给小颖说一说,这怎么可能呢,老师怎么会最不喜欢她呢?”笔者一向自认为很注意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爱,哪怕是那些顽皮的、经常出状况的学生。在批评他们时。笔者总是很认真地告诉他们,我很喜欢他,然后再展开教育。怎么会有一个孩子,而且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说她不想上学了,这让笔者感到严重的挫败感。
小颖妈妈说。她和小颖的爸爸在家从各方面帮孩子进行引导,但小颖却坚持己见,不想上学,无奈只好来求助老师。笔者明显感受到小颖自我认知的不自信,同时又让我想起那些日常课堂上活跃的身影,那些此起彼浮的据理力争,那些语惊四座独道的见解,那些不受羁绊思维的火焰……那些都是我的学生啊!透过这些,笔者可以肯定学生们对学习的喜爱,对学校的热爱,但也就是在这样一群孩子中却有人没有自信和勇气相信老师会爱她,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会有同样的想法。
课堂是学生集中表现的最佳场所,因而,笔者第一步的改进策略就从课堂开始。为了鼓励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有所表现,并获得自信,笔者设计了发言评星制,四人小组每节课每人发两次言以上,小组加一星,学期末评出优胜组。孩子们热情很高,平时少发言的也举手了。虽然笔者尽量做到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但并不能在一节课里让每个孩子都发言,这无形中伤了好些孩子的心。同时,笔者发现仍有孩子上课不发言,虽然人数极少。同时,那些善于表达自己见解,且想法别具一格的孩子明显让一些普通学生感受到压力,并怯于表现。那么,这样的课堂究竟一直在为谁而活跃?仅仅是为了一部分思维敏捷、擅长表达的孩子吗?如何才能真正落实面向全体的教育?
一次偶然的发现,给了我启发。学校需要一组剪纸课照片,选到我们班拍摄,现场老师教孩子们学习剪对称图。由于孩子们并不熟练,许多孩子都选择了剪一些很简单的图式,如萝卜、花、草、蝴蝶什么的,只有一个叫小健的孩子却剪出一条图案复杂、五幅连环的镂空对称图。也就是说他不仅学习了老师的方法。且自己创造性地进行了发挥。当时惹得在场的师_:一片喝彩,这让这个孩子满脸飞霞。而这样的神采,在各方面都很普通的小健身上,笔者着实是第一次看到。这份快乐激励着平时上课很少发言的小健,连续几天他都有良好的表现。这促使笔者思考:口头空洞的表扬是不够的,长久带来的只会是“表扬疲劳”。每个孩子要建立自信,必须是通过真实的成功体验。我们的孩子都有其优秀的一面,只是很多时候老师没有给予他们展示的平台。因而,笔者利用这个契机,对学生各科学习表现、参与班级活动、日常行为、劳动情况等制定了系列评星制度,既进行同类星的比较(如每个人英语星多少的比较),也综合个人所有星进行比较,使每个孩子都得到相对的公平。
这次的改进给班级带来很大改变,在提升每个孩子自信心同时,也让每个孩子深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或者说有待提高的方面。笔者从事班级日常管理的时候也更轻松了,因为有好些“星星”在指引着孩子们。更可喜的是,小颖再也不提不上学的事了,由于她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一向不善表现的她在新学期里被选为了四人小组的组长。这也许是全世界最小的官职,但我知道,这对于小颖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端。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差异,但并不是说有的孩子必然比别人差,而是说这些看起来不出众的孩子,都有着某些不易被人察觉的潜质等待我们去挖掘。因而。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必须走进每个孩子的不同侧面。让课堂、学校成为每个孩子都能够自我展示的舞台,让每个孩子都很自信、很安心地享受学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