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与追问
2009-07-04鲁新文
鲁新文
一、有效教学之我见
何谓“有效”呢?现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也很难找到一种最佳的界定角度或框架。正如1000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1000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样,笔者认同的有效教学是这样的:以师生的生命发展为价值取向,能够助长师生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教学的本质就是塑造健全人格,教学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帮助生命正常发展。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提高师生生命质量正是笔者的职业理想追求。那么,为什么要追求这样的有效教学呢?因为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对教师而言,教学是职业生活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会直接影响其对职业、对生活、对幸福的感受,因此,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它同时也是教师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而教育增值的前提就是教师生命的增值。
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可以充分地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才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笔者坚信:教育只有用心灵去碰撞心灵,用真情去呼唤真情。才能用尊严去赢得尊严。只有充满生命情怀的老师才会拥有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才能最终让课堂教学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人性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二、我离有效教学有多远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有教师都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因为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或手段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次第展开之际,笔者认为:教学要有效,教师就要有所作为。
试想:没有教师的乐教哪来学生的乐学呢?学生的厌学是否与我们的厌教有关呢?教师是学科的形象代言人,有效教学的理念,其落实有赖于教师的所作所为。所谓“教师有为”,就是指教师不断地以有效教学为一种价值追求,并为此所进行的专业研究,从而在研究中实现专业的发展,在自身专业的发展中实现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实现有为呢?
1要追求教育理想,以形成职业认同。当我们胸怀理想,才会认同自己的职业,才会对事业充满进取心,对课堂充满激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心,哪怕是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即使再苦再累,也不会轻言放弃。一个教师在物质上可能并不富有,但当他体验到教育所带给他的内在尊严和欢乐时,其精神上一定是富有的。
2要完善自己,走向学生。靠强制手段来征服学生只能算是淫威;而靠人格、思想感召学生,那才叫权威。教师再也不能一劳永逸地消费在师范院校所学的知识,而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没有理论功底,就没有实践的底气。教师的专业有为将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3要带着课题进教室。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更新的教育理念,面对变化的学生,教师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要自觉把问题研究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样,教师的工作才不会失去生命的活力。
4要具备反思意识。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并持续地追问自己:“有效教学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总之,追求有效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永远追问
“一分值万金。”当分数成为众多学生和家长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时,笔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但更是无奈的,笔者真的没有办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甚至在强大的现实面前,笔者也整日向学生叫嚣着“竞争不同情弱者,不相信眼泪”、“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狭路相逢勇者胜”等教化之词而苦心孤诣地执着于对分数的追求,也身不由己地陷进迷惘的泥潭,让工作丢失了精神的高度和灵魂的归宿,失去了对学生热情、真实而又勇敢的关怀和触摸。可当笔者眼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折腾得精疲力竭、心力交瘁时,觉醒的良知又在无情地抽打着自己,从而情不自禁地开始反思、开始追问、开始努力寻找……
教育到底是什么?除了考试,我们的教育还能选择什么?我是一个怎样的教师?我快乐吗?我有希望吗?我向往过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为什么我感觉教师真的很无奈?为什么我失去了成就感?为什么我越来越不 会感动?在尊严和饭碗之间我应该选择什么?为什么我的课堂激情不再?是什么改变了我?笔者深知,目前,在教育界已形成让学生快乐、健康、成功的共识,可又有谁会想到用心去了解年轻教师的无助,洞察中年教师的困惑,读懂老年教师的落寞呢?又有谁想到让我们每位教师也获得快乐、健康与成功呢?
在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中,笔者顿悟出:“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确是这样,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是啊,笔者又何曾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过自己的职业?又何曾品味过内在尊严的觉醒?又何曾享受过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又何曾将课堂教学提升到生命的高度……
在无数次直面心灵的追问中,笔者解读到了自己的浅薄与无知,也愈来愈深切地感悟到:“行走为师之路,仅有傲气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育生命的厚重,更需要对勇气、智慧、思想、信念的信奉与追求!”
让我们每天都追问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