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斯 自断后路的尴尬

2009-07-04刀尔登

读书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上蔡尔登韩非

李斯临刑前,对儿子发出著名的感叹:“现在,就是想再与你牵大黄狗,出上蔡东门捉兔子,又哪里还能做得到呢?”李斯本是上蔡小吏,某日见到溷厕和米仓中的老鼠生活不大相同,便有所触,发愿不为厕鼠,力争上游。前往荀子那里学“帝王术”。

后人讨论李斯相秦,一方(如李白)说他得到如此功名,远胜于糟糠不饱的拘儒,另一方(如柳宗元)说他贪刺杀身,还不如曳尾于泥中。——出入去就,在今天早已不是问题了,至少不该是问题,但在过去,可是件大事,如何能够出而不至于背义害身,入而不至于辗转沟壑,一直令古人头疼。

且说李斯跟着荀子和春申君,在楚国不得为用,掉头向西,投向六国的对头,新起的强秦。泰国虽强大,尚无文化的自信,也不知如何运用自己的武力。李斯的第一课辅导。便是为秦王立下平诸侯、成帝业的大志。当时关东之士,往投秦国的本来就少,李斯所言又恰中秦王的心事,所以一拍即合。秦王便让李斯主持大计,派辩士与刽客来招募六国名士,能利诱的刹诱之,不能的则杀之。

二十年后秦一统天下,李斯又做了两件大事,第一是力主郡县制,第二是禁止学术,行焚书坑儒之政。——李斯本是中原儒士,荀子的门生,乃禁百家,焚图书,视师道如寇仇,岂不自断后路?说起这一点,宋人通常归罪于荀子主张人性恶。

其实,荀子的事业本在于将儒学改造为治术,其学说本身便包含权变的后门。且他及春中君的门下来路很杂,李斯所学,未必尽出于荀子,如他的中央集权思想,可能就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同学韩非。韩非被李斯设法害死,可惜后来焚书不彻底,使我们尚能知道先秦思想的脉络。

李斯是个杰出的人。有点让后人难办的,是如何处理他的双重身份。一面是政治家,一面是士人。他的文才的确非常好,足以配得上他的头脑。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不过鲁迅又加上一句“由现存者而言”,——是啊,别的士人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下他自己了。李斯对同侪的态度,既与他的治国主张相符,又未尝没有固宠之意。在权力盛时,他已生惧意。那时他儿子娶的是公主,女儿嫁的是王子,整日拜谒填室,车骑塞门,李斯叹道:荀老师曾说事不可太盛,物极则襄。不知以后我会怎么收场。

后人感叹李斯之死,或说他不懂得功成身退。其实这个道理,李斯何尝不知,只是他一手奠定的格局,已没有退路了。当年商鞅出亡,想找个旅店,店主说:“商君的法令,如果收容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坐以同罪。”商鞅只好长叹自己的“为法之弊”。在这一点上,两人的境况真是相似。

(选自《中国好人:刀尔登读史》/刀尔登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猜你喜欢

上蔡尔登韩非
我说韩非(评论)
奇怪 真奇怪!
奇怪 真奇怪!
奇怪 真奇怪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上蔡方言亲属称谓语的多角度考察
试谈新疆蒙古族沙吾尔登音乐舞蹈
漫画
杨松泉之后的上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