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前世与今生

2009-07-04陈清华

读书文摘 2009年6期
关键词:子贡普通人名人

“大众是不靠谱的。”这话好像王朔说过。因为“不靠谱”,所以大众的心理总有一种起哄的快感,看到长着同样的面孔的人却比我们大众高出一大截,便在潜意识里生出一种把这人拉下来的冲动,一旦让伟人人了我们的伙,那么我们就再也不用被人鞭策着去追赶伟人了,就可以和从前一样地优哉游哉了,谁也用不着羡慕谁,谁也别笑话谁。大家平等了。

大约是为了迎合公众的这种“拉名人下马”的趣味,文化界流行了揭丑,扯下高高在上的名人们的遮羞布,我们不是名人,谁也不是名人。这种现象有人美其名曰还原名人的真实面目,让名人更有亲和力。孔子自然也不能例外。他成了下岗职工,成了找不到工作、租不起房子的“丧家狗”。孔子从来不掩饰自己想当官想发达的愿望,表示如果能有钱,干拿鞭子的工作都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去当城管都愿意。孔子身边的好朋友并不多,有很多心里话他只能给学生说。寂寞的时候,他有机会就跟学生说,为官之道我很懂,比如说和下大夫该怎么交往,和上大夫又该怎么交流,和国君说话该怎么样说,这些礼节我很懂的,孔子这些话明显有书生气,所以说归说,事实上他做官很不成功,比起他的学生子贡来差得很远,而且在国际上子贡的名气甚至比孔子还大,而子贡呢?还是什么都听老师的。赚钱了还得拿过来帮助老师。

孔子这个人不安分,又备受挫折,很沮丧的一个人。他的主张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不是特多人听。他有一句著名的感叹:爱好道德像爱好美色一样,这样的人,我还没有见到过。说起那个时代的女人。他更是毫不留情地说:女人和小人一样难养。可见孔子不是个富有女人缘的男人,尽管他的身高和姚明有一比。

孔子爱听音乐胜过爱吃肉,但他酷爱的是韶乐,绝对的古典音乐,他强烈反对流行音乐,这一点和墨子差不多。而且,孔子还要求他的学生一定要读诗,这些要求都是超小资的。属于贵族欣赏的,一般劳苦大众肯定更喜欢“窈窕淑女”之类的流行音乐。这是孔子很反感的音乐。流行音乐就不是音乐了吗?宋代的时候程朱理学闹得那么热闹,可是大众都在唱柳永。有几个人理会韶乐是个啥调调?

孔子“五十而学周易”,很刻苦,几至“韦编三绝”。对《易经》理解之深,古今中外无人能及,他一定是从卦象中得知自己的思想被后人恶化,毒化,伪化,异化。他忧心忡忡。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终于完成了《春秋》这篇倾注了自己毕生心血的历史巨著。据说,为了预测这篇文章的后世评论,孔子占了一卦。突然他面色铁青,仰天长叹:“没有人知道我呀,没有人知道我呀。”随后倒地,呼吸、心跳停止,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几乎所有的史学家都认为孔子是病死的。那么孔子到底是得的什么病而去世的呢?我们从《论语》中并没有看到孔子死前对自己症状的描述。只知道有一次孔子生病了。子路为他祷告,孔子知道后说:我早就祷告过了。这说明孔子对自己的病比较了解,不是很危重。

著名台湾学者曾仕强认为:中国人大多是气死的。莫非孔子也是气死的吗?

当然,对于孔子到底是怎么死的。学界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我们姑且不去讨论。

也许是因为几千年的文化过于神化了孔子,把他还原为一个真切而可以触摸的普通人,符合大众的心理欲求,但客观地说,任你再怎么还原,孔子也无法成为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身上有太多异于常人的地方。哪有一个普通人死后两千年还一直有人研究他、背诵他的语录,学习他的精神?而且孔子一直红,看样子还要永远红下去。

孔子年轻的时候很穷,这一点很像普通人的家庭出身,但是他一直以来就不甘于平淡、平凡,虽然他一直倡导平淡和平凡,不要骄傲,事实上。他一直想有所担当,一直就想要当大人物,于是当过几年官,办过学校,跑过好多个国家,招过三千弟子,在当时那么多人口的对比下,三千个学生是什么概念?等于现在非常庞大的组织或者说帮派,他就是这个三千人大帮派的头头。

孔子晚年还编了《春秋》等几本大书。这三千弟子可不是一般人。大多都是各国的精英,从外交、经济到军事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像子路,性格像张飞、李逵,很有侠气,说话非常直爽,又有学问,所以一看到老师被国家领导人冷落了,就请示孔子:老师,你点个头,我们干吧!孔子严肃地批评了他,教他要做君子,要有修养,不要冲动,更不能莽撞。像子贡,那可是国际财团的大亨,只要他愿意,可以操控一个国家,让它陷入“金融危机”或者“次贷危机”之类的。只要他愿意,只要他点个头,任何一国的政权,他都可以取而代之,但孔子不干这种事情,他要的不仅仅是权力,而是仁之道和影响深远的文化,是恢复周礼。他在梦里都想见周公,对于尧、舜、禹的公天下推崇得不得了。

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意思是真正的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权势就永远存在。当然,他的后人比较谦虚。到过曲阜孔庙的人都知道,在那个石碑前,孔家的人放了个石桌子。把“王”字最下一横挡掉了,以示不敢称“王”。

孔子活着的时候,很可怜,但在死后,他的思想影响千秋万代,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无论朝代怎么变更,孔子都是帝王们无法绕过去的人,孔子一直都是那么红,不曾被人遗忘。他是真正的贵族,这就是真正的学问。

孔子这样的人,再也看不到了,只能在书中寻觅他的身影了,或者在听歌的时候,也可以让我们回到孔子那个时代。

(选自《孔子为什么这样红》/陈清华著/崇文书局/2009年1月版)

猜你喜欢

子贡普通人名人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名人摔跤后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名人書系列
读《一个普通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