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及合理使用
2009-07-03刘艳芳蔡爱军杜金友孙学文
刘艳芳 蔡爱军 杜金友 孙学文
[摘 要] 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低、使用中易损坏等问题,本文在提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了分类管理和合理使用建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闲置仪器、贵重仪器的保管、开发、利用问题和普通仪器降损保值的方法。
[关键词] 实验室仪器;使用率;分类管理;合理使用
实验室作为高校全面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已深入到各个学科。它是实验教学的载体,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1]。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师生进行教学、科研等活动的物质基础,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合理管理及正常运行则是实验和科研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同时,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是反映实验室水平和学校实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对实验室的投资力度逐渐加大,这就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说实验室从其管理的实际工作进行中分析研究,找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将有利于更好的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
一、闲置仪器设备的再利用
目前,各高校的实验室都积累了许多闲置仪器设备,虽然这些仪器设备比较陈旧落后,但是其中有许多并未达到报废的标准。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闲置仪器设备,使其继续发挥余热,不造成资源浪费,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实验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对闲置仪器设备的再利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使之达到合理地再利用。
1、闲置仪器设备产生的原因
导致闲置仪器设备产生的原因有许多方面[2]:首先是各高校合并后,由于学科构建的调整、实验室平台的重组,导致产生了大量的闲置仪器设备;其次,近年来各高校的教学经费大幅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各种途径购置的先进仪器设备逐步淘汰了原有的陈旧设备;再次,原有实验仪器设备在技术指标和技术参数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实验教学的需要;最后是仪器设备已经到了使用寿命,而且无法修复等原因被淘汰。
2、闲置仪器设备的再利用
在上述产生仪器设备闲置的因素中,如果仪器设备的确到达使用年限且无法修复,那么必须报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堆集摆放,甚至是一定的使用危险。然而,对于其他方面造成的闲置,则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在其可用之处充分再利用。本实验室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对它们的再利用问题进行了一定探索。
(1)开放实验室中备用。为更好的提高本科教学,实验室自2002年组建了本科生开放实验室。本科生可以在本实验室自由支配实验时间,协助指导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措施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也更好的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辅导学生的便利条件。然而,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或科研活动过程中,特别是上学半年,可能是学生相对集中的原因,经常会出现仪器设备紧张的现象,致使有些实验被延误,甚至使实验失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有些仪器例如离心机可以被老式仪器替代。虽然这些仪器可能使用起来操作不太方便,学生们也倾向于使用新式高级的仪器设备,但是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拿来使用,可以使这些闲置仪器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在开放实验室放置一些尚可使用的闲置仪器是一条有效途径。
(2)仪器设备走进科普教育课堂。目前,各中小学的生物仪器资源普遍短缺,对于实验仪器设备较为齐全的学校来说,他们所拥有的也常局限于托盘天平、简单显微镜等低端设备。在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又时常连带讲授些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这时,学生们没有这类的感性认识,无法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作为师范类高校,在教师技能训练环节中,让我们的学生到中小学课堂进行科普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由于仪器设备的缺乏,他们通常只是用一些简单的玻璃仪器进行简单的演示实验。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现有的闲置仪器设备,结合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理解范畴,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复杂的实验项目,以最大限度地开阔中小学生的视野。例如离心机和各种电子天平的原理及使用。虽然对于高校来说,这些也只是简单设备,但是远比中小学的现有设备先进的多。通过此种渠道,不仅使闲置仪器设备发挥了余热,而且提高了科普教育的水平。
(3)合理转让与共享。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许多原有的实验项目逐步淘汰,由于这种因造成的闲置仪器设备更应该加以充分调配利用。这类闲置仪器设备可能在其他实验室能够达到有效利用。故为了不使资源得到浪费,可以将闲置仪器设备的目录加以整理并在网上进行公布,若有需求的实验室,可通过走正常手续将资产进行转让,在全校内进行资源共享,甚至在社会范围内进行转让或共享,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
二、贵重仪器开放使用制度的建立
校实验室原有5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象宝贝一样养着,舍不得用,利用率不高,变成一个面子工程,造成极大的浪费。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昂贵的大型仪器数量的增多,如何管理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如何才能不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为加强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以下简称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根据教育部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加强管理的要求,结合我校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严格培训,管理合理,设立A、B岗
由于大部分的贵重仪器均是国外进口设备,要求操作精密,维修起来及其麻烦,且维修费用高昂,因此,购入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为不影响正常使用,设立A、B岗进行管理,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必须制定出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日常使用中须由专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2、专管共用,资源共享
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必须按照专管共用的原则,在完成本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外服务,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创建实验室新平台,所有仪器设备均面向全校以及周边院校甚至社会开放,并根据实际能力为秦皇岛经济服务。
3、合理收费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在校内协作只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维护管理费和材料消耗费等应得到的补偿。校外协作的收费则应包括折旧费、消耗费、测试费、维修费、管理费、劳务费等。因责任事故造成损坏的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赔偿,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4、放开使用,发挥其作用
要尽可能的增加学生接触贵重仪器设备的机会,不要像护宝贝似的,不敢让学生接触。要积极利用仪器设备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科研水平,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5、以人为本,建立网上平台,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如何提高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是多年来一直令人关注的问题,根据从事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体会,由于管理模式及观念的落后,科研项目少等原因,是造成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低甚至长期闲置的最主要原因。真对此种现象,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应及时更新管理观念,建立实验室网上平台,将实验室全方位开放,与其他院校乃至社会进行资源共享[3,4]。并鼓励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招揽业务,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利用率。并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从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益出发,建立多劳多得的管理制度,激励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
三、普通仪器降损保值方法探索
校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和各种技能训练等任务繁重,部分仪器的使用频繁,损坏率高。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损坏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使用频繁,更大部分是因为学生操作不熟练、基础不好以及仪器保养不到位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拟采取如下对策:
1、将仪器使用纳入本科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为降低仪器设备的损坏率,提高学生使用常用仪器设备的熟练程度,建议将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作为本课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一部份,除讲授如何使用及注意事项外,给其充分的时间练习,并进行操作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仪器完好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5]。
2、将仪器使用作为专门一节实验课进行教授并训练
对于没有专业技能训练的班级,为补上仪器使用这一课,则将仪器设备使用作为第一节实验课内容,使其了解仪器使用规范及应注意的事项,并给其训练时间,以减少因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并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否规范作为期末考试的一项内容,提高学生对仪器设备规范使用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养成爱护仪器设备的好习惯。同时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保障。
3、将仪器设备的维护变成学生的自觉性习惯性行为
以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均是由实验员来完成,而由于实验室人员在无暇顾及的时候,往往会使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保养的经常化变为偶尔化,久而久之,就使得仪器设备加速老化及损化。因此,若将此项工作变为学生实验课后的一项必修课,让其养成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的好习惯,这不仅减轻了实验员的工作量,增强了学生爱护公物的优良品德,而且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受益匪浅。
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复杂繁琐,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室工作。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以强化实验室管理为基础。抓管理促提高,在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必须注重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实验教学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培养高水平、高技术人才;有利于实验室人员自身的提高。实验教学的对象是为了育人,实验室管理的主体是人,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从重视实验室管理着手,以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注释]
[1] 左苏霞.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189-90.
[2] 李斌.浅谈高校淘汰仪器设备的再利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100(2):75-76.
[3] 白忠喜,胡卓君.基于资源整合共享的实验室重构及其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110-112.
[4] 杜建林,麻明友,罗雪梅.实验教学与资源共享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40-1442.
[5] 杨玉强,王立志,阮文举,等.综合大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