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语言学在英日双外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2009-07-03陈梦然
[摘 要] 本文根据语言迁移规律和对比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对英日两种语言的部分语法现象作了对比分析与研究,认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语法过程中,应采用英日对比法了解两语在语法范畴的异同以加深掌握记忆,提高学习水平。
[关键词] 英日双外语;对比语言学;语法教学
一、双外语教学现状综述
为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更高要求,我国的双外语教学在本世纪初已经逐步形成多种模式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四种类型:(1)双外语专业:学制多为5年,从一年级开始就同时学习两门外语,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德英、法英、西(西班牙语)英;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日英、英日、俄英、德英、法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韩英等。(2)双外语专业方向:学制多为4年,从一年级开始就同时学习两门外语,其中作为主体专业的第一外语多为英语,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英日,南昌大学的英日,昆明理工大学的英日;山西大学的英德、英俄、英法;天津科技大学的英日;惠州学院的英日,笔者所在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也是英日。以上这些双外语专业(方向)培养模式中有的还有其他某一专业(如:外贸、旅游、翻译等)的基础知识模块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性。[1](3)英语专业高年级的第二外语,一般从大三年级开始授课共三学期,每周学时数多为4学时。(4)非英语专业第二外语的任选课,其中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院校占绝大多数,因此,本文探讨的双外语教学指的是英日双外语教学。
二、双外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
根据Odlin的定义,语言迁移是由目的语和先前习得(可能不完善的)语言之间的相似及差异所引起的那种影响。[2]如果这种影响对目的语的习得起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起干扰作用的称为“负迁移”。
攻读英日双外语的大学生大多有6年及以上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基本掌握了英语的基础语法,具有4000左右的词汇,他们积累了一套外语学习的方法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虽然英日两门外语分别属于印欧语系和阿勒泰语系,在发音、书写、语法等方面有很大的语距(language distance),但正如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所说:在人类所有的语言深层结构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句法规则和语言规律。这些抽象、复杂的语言规则为所有的人类语言所共有,故为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是通过人类语言习得的特殊能力的作用而发生效益的。据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英日两种语言即便有诸多差异,但究其深层结构必定存在某些共同的语言规律。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既有语言的负迁移但也存在语言的正迁移。因此,在双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两种外语的语际正负迁移,通过负迁移向学生发出警示,避免第一外语的干扰;通过正迁移激励学生举一反三,牢固地把握第二外语习得的语言知识。以英日的发音为例:
日语的五个元音音素:あ、い、う、え、お与英语/a/,/i/,/u/,/e/,/o/在发音上十分相似,只是在口型和舌位方面略有不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稍加注意就能正确发音。日语词汇中,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的发音虽与英语的发音不尽相同,但对于已经学过多年英语并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双外语学生来说,凭他们的语感很容易分辨出来自英语的日语外来词的发音,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语音正迁移。如:スポーツ(sports)、テニス(tennis)。因此,在教授日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时,将两种语言的发音进行对比是强化学生记忆单词和读音的好办法。以上只是英日发音的部分正迁移现象,但它们之间毕竟还有许多负迁移值得学生注意。综上所述,语言正负迁移的现象完全是因为人们对第一、第二外语作出对比后才得以发现的。
三、对比语言学概述
对比语言学也称为对比分析语言学。许余龙先生在其编著的《对比语言学》教材中指出: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3]Rod Ellis 认为:语言的对比分析即采用一整套的程序对两种语言的语言系统进行比较和对比以便识别它们的异同点。[4]现代对比语言学是从欧洲和美国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布拉格学派中不少语言学家对对比分析发生了兴趣,代表人物马塞修斯(Mathesius)于1926年发表了关于英语与捷克语对比分析的文章。1941年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L.Whorf)在他的《语言与逻辑》(Language and Logic)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contrastive linguistics这一名称。怀恩来希(U.Weinreich)1953年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写了一本《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提供了一个对比分析概念框架。1957年拉多(Robert Lado)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对比语言学专著《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5]以上是作为应用语言学分支的对比语言学的起源及早期的发展概况。
对比语言学虽然同时研究和分析两种或多种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是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中的“对比”,不同与一般的“比较”,其目的是突出语际的相异。
四、英日双外语语法的对比教学
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应通过学习大量的语法知识来掌握日语。在学习日语语法过程中,应采用英日对比法了解两语在语法范畴的异同。在语法方面,英语属屈折语,主要依靠词形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而日语属粘着语,主要依靠在实词后面依附虚词(助词、助动词)来表示。以下拟通过语法的若干要点对英日双外语在语法领域的异同作一对比分析。
1、英语的冠词a,an,the与日语的助词が,は
由于日语的助词が与は的基本用法与英语的不定冠词a,an及定冠词the的用法颇为相似,可以通过对它们的用法异同做一对比以帮助学生理解。
它们的相同点可归纳如下:
が用于名词之后可表示第一次提到的人或事物,相当于英语的不定冠词a,an的意义。而は则多用于已知的人或事物即特指或提示主语,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如:
•A student came to see me.(学生が会いに来た。)
•Long long ago,there was an old man and an old woman.One day,the old man went to the mountain to gather fire wood,and the old woman went to wash clothes at the river.(昔、ある所に、お爺さんとお婆さんがありました。ある日、お爺さんは山へ柴刈りに行き、お婆さんは川へ洗濯に行きました。)
它们的不同点归纳如下:
(1)英语的冠词总是位于名词或描绘性形容词+名词的前面,如:a house,the house,an apple,a large house。而日语的助词が与は虽酷似英语的冠词但它们的位置则总是在名词的后面,如:鐘が,病気は,列車は等。
(2)英语的不可数名词(如:物质名词或抽象名词等)在泛指时一般不用冠词,如:time,health等,然而,在日语中,名词后面都需用助词,即:時が,健康が。
(3)英语的专有名词和人称代词前一般不需要冠词,然而,在日语中,这两类词后仍需用助词,如:鲁迅が,山田先生が,彼女は(她),彼は(他),我々は。
2、英语的介词与日语的助词
它们的部分相似之处有:
(1)英语表示位置、地点、场所的介词in,on,at与日语的助词に、で、を在用法上十分相似,如:
•My sister lives in Osaka.(姉は大阪に住んでいる。)
•Ill wait for you on the platform.(プラットホームでお待ちします
(2)英语表示方法、方式、工具时用的介词in,on,by与日语中的で的用法十分相似,如:
•We went for a drive in his new car.(彼は新車でドライブに行った。)
•She earns her living by singing.(彼女は歌で生計をたてている。)
•Can you do the experiment in another way?(あなたはほかの方法で実験を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
(3)英语表示时间的介词多用in,at,on等而日语则用助词に。如:
•in the morning(午前中に)
•at the age of six(六歳の時に)
•on Sunday(日曜日に)
但它们又有不少差异,如:日语的助词に、で、を总是位于被它修饰的词之后,这与英语的介词+名词(或代词)的词序完全不同。再则,英语表范围的“in”在日语中静态的场合用“に”,动态场合用“で”,[6]如:
•We swam in the river.(私たちは川の中で泳いだ。)(动态)
•She lives in London.(彼女はロンドンに住んでいる。)(静态)
此外,英语介词与日语助词的语法功能也不尽相同,这里不作赘述。
3、英语的被动语态与日语的被动语态
英日两语由主动语态转变成被动语态时的共同点在于都需要变更谓语动词的形式,英语是通过助动词be+v-ed实现的,而日语则由主动语态动词的未然形接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构成的。例如:
•Xiao Li was criticized by the teacher.(李さんは先生にしかられた。)
•She is often praised by her teacher.(彼女はときどき先生にほめられる。)
然而,两语在被动语态问题上的一个明显差别在于:日语不仅是他动词(即及物动词)有相应的被动态,自动词(即不及物动词)也有被动态,多表示事件的发生给某人带来麻烦或者损失,称为间接被动。例如:rain,come,die,cry等这些动词在英语里一般都是不及物动词,没有对应的被动态,而日语里就有这些自动词的被动态,例如:
•息子に死なれてがっくりしています。(死了儿子,我非常伤心。)
•友達に来られて勉強ができなかった。(朋友来了,无法学习。)
•にわか雨に降られてずぶぬれになった。(我让阵雨给淋透了。)
4、英语的先行代词it与日语的形式体言こと
日语形式体言的功能之一与英语的先行代词“it”极为相似,它们都可以在句中代替一件事情或某种动作,英语称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用it替代;日语称形式体言或形式名词,用こと等替代,例如:
•It is difficult to translate this sentence into Chinese.
これを中国語に訳すことは難しいです。
•He makes it practice to take a walk every day.
彼は毎日散歩することにしています。
•It is not certain that she is studying English.
彼女が英語を学んでいる(という)ことは確かではない。
5、英日主从复合句的异同
两语在复合句方面有不少内容可进行对比,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为例。
(1)状语从句。两种语言都有表示原因、让步、时间、条件、方式等的状语从句,而且,引出状语从句都需采用关联词,英语称为主从连词,日语称为接续助词。所不同的是:英语的状语从句位置大多既可位于主句之前,也可位于主句之后;而日语的状语从句一般都位于主句之前。此外,英语的主从连词基本上都位于从句之首,而日语的接续助词则位于从句之尾。例如:
•Since I was in poor health,I stayed at home.(健康が優れないから家にいた。)(原因)
•Even if she comes,I wont see her.(彼女が来たって、私は会わないわ。)(让步)
•The children go home when the bell rings.(鐘が鳴ると子供は帰っていく。)(时间)
•It would be awful if I should say such a thing.(そんな事を言おうものならたいへんなことになる。)(条件)
•He chatters as if he were mad.(彼はまるで狂ったようにしゃべる。)(方式)
(2)定语从句。日语虽有定语从句,但从句的位置与英语正好相反:日语是从句在先而被修饰名词在后(与汉语相似);英语则是被修饰名词在先而从句在后。这是因为,在句法上,英语是右分枝方向(Right Branching Direction),定语从句位于先行词之右;日语是左分枝方向(Left Branching Direction),定语从句位于先行词之左。[4]例如:
•We need a person who speaks English.(我々は英語を話す人を必要としている。)
•This is the book which I have chosen.(これが私の選んだ本です。)
此外,英语需要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出定语从句,而日语则不需要专门用于引出定语从句的词汇。
(3)宾语从句。英日两语都可用句子充当宾语,即宾语从句。英语引出从句的连词称为主从连词,有:that,whether,if,what,who,where,why,how,wherever,whatever,whoever等,它们均位于从句之首;日语则采用形式名词こと,の等后续从句之尾,构成宾语从句,如:
•I demanded that he should be present.(彼が出席することを要求した。)
•She is keen that her son should enter college.(彼女は息子が大学に入るのを切望している。)
此外,与宾语从句类似的其他名词性从句,如: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的英日对比情况与上述相同。
6、英日时态的异同
首先,从概念上要让学生明白英日时态的异同。第一,英语时态有主谓一致的要求,即谓语要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数来确定;而日语则没有这一要求。第二,英语的不同时态是通过改变谓语本身的形式来实现的,如:过去时要采用动词的过去式作为谓语动词;而日语过去时的表现方法是用言或助动词连用形接过去完了助动词「た」得以实现的,如:昨日彼は町へ行きました(He went to town yesterday.)。第三,按传统语法,英语有四种“时”(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和四种“体”(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共有16种时态;而日语动词只有现在时(包括将来时)和过去时两种,其他时态应属于“体”的范畴。我们用“する/します”代表动词的简体形式,用“している/しています”代表动词的敬体形式。[7]
其次,从时态的用法上要对比两语明显的异同点,主要有:
(1)日语的过去时(用した/しました表示)可表示过去的动作和状态,常带有诸如昨天、昨晚、上周、去年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这一用法与英语的过去时十分相似,如:
•She died yesterday.(彼女は昨日死んだ。)
当表示过去的状态时,因为英语的时态与形容词无关,这个任务通常由形容词前面的系动词来完成。而日语中的形容词、形容动词(可视作一种特殊的形容词)却有时态的曲折变化。如:
•It was cold yesterday.(昨日は寒かった。)
(2)当表示“动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或刚完成”,英语一般是用现在完成时表示,而日语则用过去时表示,例如:
• He has eaten quite enough.(彼はもう十分に食べた。)
• Have you recovered from your illness?(病気はもう治りましたか。)
(3)日语的过去进行时(用ていた/ていました表示)除表示过去某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外,还可用于表示比过去更早的动作的完成,而这在英语里则常用过去完成时,例如:
•The train had just left when I got to the station.(駅についたら列車は出たところだった。)
(4)日语将来时的形式和现在时完全一样:即用言后面接续相同的助动词,即する/します(简体)或している/しています(敬体)。英语的将来时虽然也可用现在时表示,但毕竟用于很有限的个别场合,大多数情况需要用特定的谓语形式,如:
•Ill go there tomorrow.(明日そこへ行きます。)
(5)日语的现在进行时(用ている/ています表示)除表示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动作外,还可表达相当于英语的现在完成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时态,但这种用法在英语里几乎不存在,例如:
•I have been driving this car for ten years.(私はこの車に10年乗っている。)
•I wonder what well be doing at this time next year.(来年の今頃は我々は何をしているだろうか。)
总的来说,在英日双外语语法教学中,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语言迁移的普遍规律展开两语异同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对比语言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对英日语法的部分内容作了粗浅的对比和分析,限于篇幅未能就语法的更多内容以及语音、词汇等展开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梦然,吴燮元,韩玉萍.英日双外语专业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 Odlin.Language Transfer:Cross 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杨自俭.简论对比语言学中的几个问题[M].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6] 王洋.日语教育与日、英语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7] 余弦,曲维,关春影.日英汉对照现代日语语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