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2009-07-03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诚信教育诚信

解 倩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以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对策建议:明确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设立诚信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完善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它以各种形式,历史性的出现在各民族的道德箴言中,出现在各民族的文化的道德要求中,诚实守信是初始性的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母德,一切的道德规范都是在这个基础是建立的,更高的道德是以诚信为基础建立的。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对于整个社会的诚信状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的建构。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

一是表现在学习方面的学风不正。一些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不端正,学习不够刻苦,复印他人笔记、抄袭作业、参加考试夹带相关资料、人为地杜撰实验数据、写论文“移花接木”等情况时有发生,个别甚至发展到参加考试、撰写论文等找“枪手”替代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考试过后还采取请客、送礼等方式,要求老师提分、加分,或者要求老师为其隐瞒违纪作弊事实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培养,影响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学风的形成。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表现在诚信观念迷茫。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阶段中,多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他们的价值取向的主流虽然呈健康向上的趋势,他们虽然崇尚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但因为社会阅历不深,道德评判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表现出矛盾和多变的心态,在一些问题上为了追求名利而不知不觉地放弃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造成了现实生活中对道德问题的“双重标准”。这种诚信信念不够坚定甚至迷茫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比较普通。

三是表现在生活方面,大学生存在着许多信用不足的情况。最明显的就是国家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自1999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政府贴息无担保信用贷款,使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们仅凭个人信用,按一定的申办程序即可获得国家的助学贷款。但是,一些大学生不珍惜自己的个人信誉,辜负了政府对他的信任,在通过相关程序获得助学贷款后,不仅不积极偿还利息,到期也不偿还贷款本金,甚至于少数大学生在毕业后即无影无踪,使助学贷款成为呆账。还有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恶意拖欠学费,编造出各种各样理由来获得政府贴息贷款,在取得了助学贷款后,没有按照借款协议要求使用贷款,而是将贷款用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根本谈不上诚信二字。

四是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许多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挖空心思伪造优秀的简历。从成绩单到各类奖状,从校外社会兼职证明到校内社团任命聘书,统统都能克隆。

二、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长期的封建专制使人们的诚信意识发生了一定的扭曲,“投其所好”“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等俗语古训,使人们潜意识中对诚信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这直接冲击着诚信这一道德保护线,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健康诚信观的建立。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学校教育滞后。基础教育中学校过分重视学生升学率,进入高校后学校教学计划则自始自终偏重求知,而忽视了“为人”的教育。许多学校未开设诚信教育课,而现有的德育教育与经济发展需要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书与育人相分离,理论联系实际少,重灌输轻引导,加上高校对大学生行为的管理宽松,导致大学生诚信问题愈发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3、家庭教育乏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值,重智轻德,认为成绩好就行了,对孩子的品德塑造关心甚少,忽略对子女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矫正。有些家长把捞取实惠作为个人的价值准则,对孩子的违约、失信行为给予纵容、鼓励,甚至教唆,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学生的诚信缺陷,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离,使得诚信这一人格要素没有很好地渗透到孩子的道德人格塑造中。由于家庭的影响,社会现实与学校教育不完全协调一致,致使学生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道德心理冲突和困惑,冲淡甚至抵消了学校开展的一些正面教育。

4、信用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影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成熟的市场依赖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在我国,信用观念与信用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言是相对滞后的,特别是缺少与诚信直接相关的专门立法,这样就出现了讲诚信得不到相应奖励,而不讲诚信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于反而能够获利,这就使得不讲诚信的思想、行为有了生存的空间,难以得到有效遏制,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信用危机的原因。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1、明确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诚信的美德融入学习、生活、就业的方方面面,努力建立四种诚信:一是诚信学习。积极倡导诚信务实的学风。二是诚信生活。大学生要严格遵守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珍爱个人的诚信形象。三是诚信就业。在就业过程中要实事求是,树立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诚信做人。大学生要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做人,诚信做事。

2、设立诚信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及其评价……由学校统一管理,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其次,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将诚信作为一项重要的标准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诚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再次,建立校园舆论监督机制。在校园中,充分利用学校电台、广播、校园网、校报、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对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对诚信行为进行表扬。

3、完善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是诚信教育与诚信实践相结合。要积极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学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帮助学生成为诚信的自觉接受者、宣传者、监督者和捍卫者。二是诚信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引导学生。

4、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诚信文化教育环境。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为子女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要尽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诚信法规体系。三者之间要成立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唐凯麟.大学诚信读本[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龙静云.以诚信进德立业[J].道德与文明,2002(2).

[3] 何国清.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6(1).

[4] 赵明民.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J].开封大学学报,2006(9).

[5] 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

[6] 韩丽丽.建立开放式大学生诚信档案[J].石油教育,2004(1).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诚信教育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