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大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

2009-07-03郑向辉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军人军队意识

郑向辉

[摘 要] 文章论证了对大学生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必要性、作用、方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在校大学生管理力度、消除高校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学生管理;准军事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管理是世界上最有效的管理,它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军队管理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军人在正规化管理的作用下,做到思想统一、纪律严明,从而达到该团体所能具备的最大战斗力。军队实施管理的目的是让全体军人达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在任何时候思想和行动都保持高度的统一。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借鉴和学习解放军的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将会对学生成人、成才起到重要作用,也就使高校引入“准军事化”管理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准军事化”管理,是指非军事单位仿效军队管理的模式,按照本单位全面建设的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所实行的内部规范化管理。我认为军队的一些管理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一、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必要性

着眼当前社会状态时,我们会发现当代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感和紧迫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信息爆炸,知识膨胀,让大学生变成“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当代大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以前,都处于学校这一小环境内,无法体会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服从意识和争先意识就无法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在同龄同届大学生中争得社会就业生存的先机。这就将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变成了大学教育中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就要求将“管理育人”这一概念填补到了大学教育中。将军队管理运用于高校管理是有很大必要性的。

二、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准军事化”管理的作用

军队管理的优势有很多,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有以下四点:

1、锻炼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军队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肩负着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神圣使命。军人在战争环境中,随时处于高压状态,但又要求本身保持绝对的冷静,基于这一原因军人的训练和管理随时都表现出高度的紧张感和压迫感。这本身就要求军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培养人的团队意识

军队的某一单位,如:班、排、连、营等所接受的任务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由个人或某几个人完成的。这就需要有较好的协作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团队意识的表现,即:“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军人的训练、工作和管理时时都能体现这一点,例如:早操、吃饭、点名、看电影、政治教育等,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集体活动。

3、培养人的服从意识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无人可以否定的事实。军人始终都在被要求做到令行禁止。甚至走路、说话、着装都有严格的规定。当个人利益与任务或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绝对服从任务或集体利益。

4、培养人的争先意识

军人的作风向来是“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每年每月每天军队中都会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比,从内务卫生到军事训练,从队列会操到全军大比武,无一不体现着争先斗强的意识。全体指战员无一不为此目标努力着。

以上四点中所指的“人”也可以是学生。只要我们在“准军事化”管理的模式中,正确的选择军队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就能起到以上作用。

三、如何在高校实施“准军事化”管理

本人来自一所由军校转制的地方医学院校,学校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军队和军校制度,并长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新生入校就开始,一直延续到学生毕业。这种教育的方式有别于政治课上那种“老师讲,学生听,最后考”的授课式教育。它强调的是“行为体现思想”。要求所有学生遵守学校一切制度,行为统一,在要求的过程中辅导老师主动寻找不遵守学校制度或与多数学生行为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在有学校制度作为规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保障的前提下,“准军事化”管理才能顺利实施。既然“准军事化”管理是结合本单位情况的内部规范化管理,就应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且每一条款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效果而设定的,否则“准军事化”管理就会变成空空的形式主义。我们还应将制度量化作为评判标准来检验制度落实情况。接受军队管理中作息时间安排、人员在位检查、请销假制度、集体活动模式等具体管理方法。同时增添学生在学分制条件下的成绩评定、学术科研评定、参与竞赛评定、学生骨干工作评定等一系列量化指标。力求做到管理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生综合等方方面面学校参照部队有关条例制定出一系列操作性强、便于检查和监督的管理制度。如《一日生活制度》规定了学生从早上起床出操到晚上就寝全天的生活规范;《内务检查制度》规定了学生寝室内务卫生要求,如被子、衣服的叠放,洗刷用品摆放朝向及门窗玻璃清洁度等都有详细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点名请假制度》规定了学生外出、回家均需请假,且要按时归校,及时销假;《队务会、班务会制度》明确了学生骨干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另外,还有《学生操行分考评细则》等,对学生日常行为举止、纪律作风均有严格规定。所有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环境的井然有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气,养成良好的品质道德和生活习惯。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服从意识,对学生将来面对社会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军队和学校的职能不一样,军人和学生,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军队的管理和教育模式。我们应将管理理念建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才的基础上,纳入“准军事化”管理的概念。

四、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效果

学生通过“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下的培养,效果有以下几方面的明显体现:

1、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增强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信心极大提升。非毕业班学生真正做到了敢想、敢说,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能做到敢干。通常,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实习、就业等方面会表现出茫然、盲从和卑微心理,在“准军事化”管理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有这种表现的学生明显少于普通管理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多数学生已经有了自己走出校门后的工作、学习、生活规划。

2、学生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各教学班骨干、全体同学空前团结,教学班之间、同学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明显减少。对于学校、学院、队和班级的公差、勤务等通常都能积极主动完成。即便有少数的牢骚,都会迅速被其他同学的鼓励所制止。(毕业班)还出现了,为配合完成本教学班就业工作,增大学生就业纪律,毕业班学生还自发将就业信息分享,面试经验互相交流等行为。

3、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明显增强

“准军事化”制度实行之后,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和卫生习惯。离家较近的独生子女已不再将衣服、被褥等提回家清洗。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打扫和保持寝室卫生的习惯,即使有少部分存有懒惰思想,不愿打扫,但在大环境和寝室氛围的作用下,也会有意识的自觉起来。

4、学生服从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在学校的大氛围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服从意识,但在校外打工、兼职、以及找工作被录用的学生明显增多。且通过对学生所在兼职单位的调查发现,具备明显的服从意识是被录用的首要条件。

5、大幅削减了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抵制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是每个学校的职责。“准军事化”管理积极阻断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并利用学生中已经形成的氛围对已经受到不良影响的学生实施有效干预,净化学生成人、成才环境,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6、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机率

“准军事化”管理减少了学生在校外玩乐的时间,学生对外来人员防范意识明显加强;对火灾、用电等人为事故的防范也做到了互相提醒、共同监督;对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自我保护知识明显增多,遇突发事件的互助意识明显增强,从根本上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五、坚持对“准军事化”管理发展的研究

长期处于“准军事化”管理中,还能对学生产生一些有益的隐性效果。如:便于老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再追求奢侈的生活;由于有了争先意识,能感受到社会竞争的压力,从而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等。

当然管理不是脱离思想教育孤立存在的,对学生的经常性思想教育也应随时跟上。规范的制度只有在统一了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而统一思想的工作必须依据规范的制度来制定工作方针。因此管理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准军事化”管理在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已经体现出一些明显效果,但坚持对“准军事化”管理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管理制度和细则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量化指标也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准军事化”管理更好的帮助学生成才。

猜你喜欢

军人军队意识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节假日时的中国军人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军人画军机(六)
印度军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