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
2009-07-02谈冰
谈 冰
作业是巩固消化所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的最佳载体。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正对课堂教学进行着大胆的创新,层出不穷的教学形式也令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①重习题练习,轻知识应用。认为题目做得多了,知识自然就掌握了。而对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学习课外更广阔的知识的作业,却很少有人布置。②重练习结果,轻思考过程。在布置作业题时,不仅规定了作业的内容、范围,还提示了做业的方法、步骤。在作业反馈时,教师也往往只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很少有人问及解题的过程。③重统一训练,轻分层练习。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一些难易不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有所得。这些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的作业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
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加以变革,使作业服务于学生的发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向导,从而体现语文作业的效用与价值。具体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来设计作业
语文教材的系统性、层次性决定着学生各项基础能力的发展。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1)听。这类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认真地听别人说话,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如学了《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后,可布置听故事的作业。可以听家长讲科学家故事,也可以听录音机里的科学家故事。在听的过程中一次次地感受到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文章有深一层次的理解。
(2)说。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给亲人、邻居、同学听,培养对课文的理解力和语言的组织力。如学了《小乌鸦爱妈妈》一课,要求学生在书、报、刊上,或从家长、亲友处收集孝敬父母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3)读。这类作业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也可以自由阅读书刊。如《蜘蛛织网》和《蜗牛学艺》都是有关动物的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到课外自由收集、阅读,在课堂上交流。
(4)写。写是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写最能展现对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写的内容也比较多,可以写写故事的结尾,也可以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写写现实生活。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第二次狐狸有没有骗到乌鸦的肉?结果如何?为课文编个结尾。这样的作业不仅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书面文字组织能力。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设计作业
小学生爱问,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小学生爱动,喜欢动手操作;小学生爱表现,喜欢把自己的特长表现给别人看。教师就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需要入手,来设计课外作业。
(1)问。课文的知识往往只具有代表性,但不代表全部,它的知识容量还是有限的。教师可在课后布置学生向家长、亲友等询问的作业,对课文知识进行适量的补充。如学了《会说话的灯》,让学生问问家人,其他灯有什么用,比比谁问得多,让学生在不经意的询问中增长知识,满足其不断发展的知识需求。
(2)做。爱动是小学生最为突出的年龄特点。长时间的静坐听讲会磨灭他们的个性特征。因此,有些课文学完后指导学生运用课文知识动手做做,不仅加深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还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教学《坐井观天》时,让学生做做用纸筒看天和不用纸筒直接看天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体会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何不同,究竟谁对。
(3)演。小学阶段的许多课文都非常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故事性极强。如《骆驼和羊》、《小猪问路》等,不但角色生动,而且语句优美,学生乐意接受。可在课堂上安排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即兴表演,或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演出。这样的作业给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学生兴趣盎然,必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在其中他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文进行适当的修整,真正地融入到课文之中。
三、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设计作业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我们培养的是能与社会顺利接轨的人,必须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大家庭。因此我们布置的作业,应该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1)想象性作业。二期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创新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致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风姑娘送信》等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合理续编或改编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构建新的文章框架。
(2)收集性作业。社会在不断进步,信息在不断更换,时代前进的步伐越来越快。如果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话,那么进入社会后将无所适从,更有可能的是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要注意学生时事信息的掌握情况,定期地布置一些时事交流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晨会、预备铃两分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动态的习惯。
(3)观察性作业。学会观察、学会生活是对学生顺利踏入社会的又一负责态度。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成长,在观察中自我感悟。布置这类作业,需事先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按顺序、有重点、抓特征、多联想。如在教学《一粒种子》时,要求学生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对该种子的外形、特点、颜色的变化等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氛围中掌握了文化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4)实践性作业。此类作业注重的是整个作业的过程。它的完成需要学生动用全部的智慧,依据作业中的特殊点发挥各自的优势智能。因此,它的完成会因个体的不同出现多元化。而且,这种作业的评价机制也与其他作业不同,它注重的是作业中的突发性、偶然性和学生的应变能力,如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等等。在这种特殊的作业中,学生不仅在完成作业时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学习的另一乐趣,而且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到生活之中。
总之,我们要充分运用作业这一环节注重形式、内容的有效性,从而对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进行科学的锻炼、培养,使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真正地融为一体,为学生的成长铺就坦途。
(责任编辑:符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