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认知调查研究
2009-07-02黄娟万品敬夏菲菲
黄 娟 万品敬 夏菲菲
摘要: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综合素质、职业规划和求职心态三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就业认知现状,以及大学生就业认知的优势和不足。通过调查结果给毕业生择业、企业用人、学校培育人才提供相关的信息,并为在校大学生大学期间自身学习生活与工作提出相关针对性的建议与意见,从而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认知;综合素质;职业规划;求职心态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11402お
1引言
1.1调查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自1998年高校批准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高校大规模的扩招相对应的,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调查旨在全面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认知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就业认知的优势及不足,能够及时为毕业生择业、企业用人、学校培育人才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在校大学生大学期间自身学习生活与工作提出相关针对性的建议与意见,从而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为创新大学生培养模式打下基础,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1.2调查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大学大学生就业认知调查问卷》,对该大学2005级、2006级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当场发卷填写,当场收回。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361份,回收率90.25%,其中有效问卷349份。样本覆盖全校14个学院,48个专业,分布均匀,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
2调查信息分析
2.1大学生就业认知的总体分析
2.1.1对综合素质的认知
(1)个性素质。
本调查显示,约有72.78% 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交往能力”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个性素质。再次是“主动性”(62.32%)和“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56.45%),这些都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作为一种心理方面的素质,也占到了53.30%的比例。“学习的意愿”(45.27%)和“正直、诚实”(44.13%)的品质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然而,“理解、宽容他人”(17.48%)的个性素质却受到忽视,只有不到20%的人选择,位居最后一位。
这说明大学生一方面希望自己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另一方面却又忽视他人的感受,不愿意理解和宽容他人,缺乏人际沟通的主动性。
(2)学术素质。
多数大学生认为“沟通能力”,也就是听与说的能力,会被用人单位认为是最重要的学术素质,高居第一位,达77.36%的比例。“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49.86%)、“数学与逻辑”(44.99%)和“科学与技术”(40.97%)也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学术素质。而“写作”(24.07%)、“阅读”(21.20%)和“基本的计算机技能”(21.20%)等素质被选择的比率却不高。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偏重于内在素质,而轻看实际操作的技能。实际上,越是不可直接观察到的素质越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而逐步内化,越是看似简单是实际操作越是能在短时间内培训以达到效果:内在素质是要靠外在素质长期训练堆积而成的。
(3)业务素质。
“解决实际问题和决策能力”(64.18%)、“适应性和灵活性”(57.59%)、“团队意识”(53.30%)三项成为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前三项业务素质。“创新、科研能力”(46.31%)、“组织能力”(41.26%)、“商务活动能力”(35.24%)、“计划的安排和调整能力”(29.80%)“工具和技术的应用”(24.07%)、“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意识”(15.19%)紧随其后。
不难发现,大学生更看重能够马上实现就业的业务素质,相比之下,长期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素质却备受冷落。在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当中呈现出一种“有为而学”的功利倾向,注重成绩而不注重知识,注重证书而不注重能力,认为用人单位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忽略了学习的本质是获取知识。
2.1.2对职业规划的认知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有准备的仗已经成为多数学生的首选。有16.62%的学生表示“有明确的规划,并认真执行”。更多的大学生表示“有职业目标以及大概的职业规划,不够具体”,占总人数的69.05%。仍有9.74%的大学生选择了到毕业时再做规划,他们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现在做了职业规划也没有用。另外有4.58%的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更谈不上规划”。
2.1.3对求职心态的认知
在问及求职过程中的心态如何时,有68.48%的大学生认为“虽然压力较大,但只是把工作当成必经的过程,总会找到工作的”,也有19.48%的大学生表示“自信,找到工作不成问题”;仍然有10.60%的同学感到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其中,“缺乏工作和实践经验”(65.33%)成为大学生就业压力最主要的来源,与整个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一致;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社会竞争激烈”(63.61%)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另一主要因素。另外,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受到“缺乏求职技巧”(29.80%)、“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28.94%)、“自我认识不清”(24.93%)、“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牢”(23.50%)和“家庭需要”(18.34)的影响,感觉就业压力大。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心态呈现出如下特点:受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感觉到就业压力大,特别是来自于缺乏工作经验、社会竞争强烈的压力。然而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多数人却显得乐观自信,坚信能找到工作。
2.2大学生就业认知的对比分析
2.2.1大学生与企业对综合素质的不同侧重
大学生最看重的个性素质、学术素质、业务素质分别为“社会交往能力”(72.78%)、“沟通——听与说”(77.36%)、“ 解决实际问题和决策能力”(64.18%),而企业最看重的个性素质、学术素质、业务素质分别是“正直、诚实”(74.29%)、“沟通——听与说”(71.43%)、“解决实际问题和决策能力”(65.71%)。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大学生和企业在对学术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看法上达成一致,均看重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和决策的能力。存在差别的主要在个性素质方面,企业更看重“德”,而大学生更看重“才”。
不言而喻,大学生所看重的人际关系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这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利益。然而当德与才相遇,更会体现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道理。
2.2.2不同年级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不同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很重要,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问及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时,2005级和2006级有了不同的倾向:2006级的大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对于2005级毕业生较少,但是有明确规划并认真执行的较2005级毕业生多。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当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却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注意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并且严格执行,且随着年级的降低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2.2.3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不同求职心态
在对比分析2005级和2006级的求职心态之后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人表示“虽然压力较大,只是把找工作当成必经的过程,总会找到工作的”,但由2006级到2005级的变化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曲线变化”:2006级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大,心中充满焦虑,而已步入求职大军的2005级学生却自信可以找到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求职经历,更多的大学生趋于理性,恢复平和,慢慢沉着地应对求职的过程,比起与的2006级学生更加成熟稳健。
3结论与建议
3.1加强综合素质
(1)提高道德修养。大学生应自身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觉悟。懂得理解和宽容他人,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自强自律,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培养坚强的性格;诚实守信,公正明理,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自信,乐于奉献。
(2)加强理论学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球的发展和生存,大学生首先要由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将来从事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大学生除了要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掌握好外,还要了解相近领域的知识,能够触类旁通;最后才是将这些知识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提高应用能力。
3.2提早职业规划
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估,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借助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弄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其次,要了解和分析外部环境。大到宏观的经济状况、国家政策,小到微观的行业发展、企业信息,都需要有一定比较深入的了解。
最后,确定职业目标。结合自我的分析和对外部环境的分析,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定位。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清晰的目标可以成为成功的动力。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可以在确定职业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进而适应形势的变化。
3.3平衡求职心态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摆正心态,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做到自信而务实;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下,做到理智而有序。逐步培养积极健康的求职心态,对就业充满信心,同时能够冷静思考自身各方面素质,理性分析并确定职业目标,并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低年级学生可以提早参加社会时间、供需见面会等,以感受求职气氛,在模拟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职业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