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009-07-02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20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

张 华

摘要:通过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规划与实践,不但保护了环境,而且节约了资源。实践证明,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通过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招投标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会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最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

中图分类号:TL3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2402お

1可持续发展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科学技术,对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全过程管理。通俗来说就是要利用有限资源来实现时间、成本、质量等诸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争取利润的最大化。

在传统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与可持续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虽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丰富,但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危害是很大的。其根源在于机械思维方式和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程项目应是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理智地使用自然资源,对自然采取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

2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

2.1规划阶段

规划阶段分为项目建议书的制定和可行性研究两个分阶段。首先,作为以可持续发展标准来进行的项目管理,项目建议书应该根据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进行进行计划的制定,其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生态风险的评价。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环境管理部门了解和预测外界生态影响因素和生态后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环境决策的制定。生态风险评价被认为能够用来预测未来的生态不利影响或评估因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生态变化的可能性。而这一源头的做法恰恰是传统的工程管理的做法所忽视和轻视的。往往在业内人士中会就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来单纯考虑对这个项目的思考,很少能考虑到生态风险的问题。另外,对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也是我国规划阶段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内容。在这一阶段引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才是真正的实现对建筑业工程管理实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管理。

总的来说,项目建议书阶段是工程项目的意向阶段,而可行性研究就是着实阶段。两个分阶段综合决定着规划阶段的计划的好坏,也是后面各个阶段的重要依据和前提。

2.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导了后续的建筑活动,如施工、运营维护、改造、拆除等,怎样更高效的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并同时营造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是设计阶段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设计阶段的设计要在运用以往工程设计经验的基础之上,考虑到成本方面与生态保护方面。成本方面,要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对成本核算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度进行分析,进而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从生态环境方面来看,要考虑设计的影响,力求增加其正效应,减少负效应。

设计单位作为业主的被委托方,必须把委托方的经济利益考虑在内,但是他们完全可以利用本身的专业知识,向委托方提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的设计方案、新的环保材料、建造技术和环保技术方面的建议。当然这其中需要设计及监理单位与委托方充分的进行沟通和协调,尤其是监理,他们的成功与否,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影响。监理单位要在保证业主利益的同时,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开展工作,充分行使其社会职责。

2.3招投标阶段

在招标阶段要求向投标者对设计出的方案进行报价,鼓励投标者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的方案。

节约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核心,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积极创造条件,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入手,来达到节约。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片面的追求最低价,以求中标。对于招标管理过程中追求最低价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短视行为,实际上,市场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最低价,我们都晓得:有利可图是承包商参与投标的唯一动力,如果中标后承包商觉得无利可图,那么,只有通过降低工程质量,缩小成本来弥补损失,最后伤害的只能是招标者自己。

因此,最有利的做法是追求“合理的低价”,要求投标者在标书中说明明确的工作内容,对于使用有关材料的质地、型号、尤其对于环境效益方面充分的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招标要寻求综合效益最好前提下的合理的低价承包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后续工作的顺利,同时也避免了许多合同的争议。

2.4施工阶段

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城市建设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可持续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工程管理应更多地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在具体实施中注意三点:一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二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关注综合效益。

施工单位是完成项目的核心,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施工单位必须有明确的要求和随时的监督,使其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从各个建设环境实现原设计。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粉尘、振动、噪音,对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应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对已存在的建设设施能够进行重复利用。如果项目施工单位在业主、监理单位和政府法规的约束下,采用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方式和绿色环保建造技术,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施工方法,减少污染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5竣工验收阶段

整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决策改变引起造价变化等变更资料,并将其带入到项目核算系统进行分析,掌握项目对生态环境、社会产生的影响。

工程项目建成以后,作为项目的使用者则更大程度体现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项目使用者最具有发言权,因为项目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资源(水、光等),同时会产生很多废弃物。所以,如何在使用的过程中,少消耗资源,少产生废弃物或废弃物再次利用程度,是该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那么我们在验收的时候就要从项目使用者的角度来衡量工程项目的合格与否,要对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性的各项指标给与分析,看其是否达到要求。

3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建筑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项目管理也必将成为社会的必然选择。将来,工程项目管理在现代建筑业中将更多地考虑生态与环境效益,而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减少由于建筑工地引起的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使用自然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尽量使用当地供应的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对已存在的建设设施进行重复利用;认知社会各方需求、提高社会效益;对员工给予充分的尊重,提供健康安全、公平、机会均等的工作环境,提供培训、给予参加决策的机会;与政府、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沟通渠道;与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关系。这样,工程项目管理将会在现代建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