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双语词典中对等词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2009-07-02朱惠芳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翻译文学

[摘 要]对等词是双语词典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因为双语词典的基本目的或根本任务就是提供对等词。对等词可分为翻译性对等词和解释性对等词,它们在翻译中各有利弊,但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不能硬套对等词,而是应该利用词典提供的对等词的核心概念对其意义进行语义辐射,最后根据上下文语境生成一个更为精确的,地道的译文。

[关键词]双语词典 对等词 文学 翻译

作者简介:朱惠芳(1976-),女,湖北宜昌人,现为上海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硕士生,学术方向为:词典学和翻译学。

一、引言

众所周知,双语词典的主要目的是“在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与另一种语言的词汇单位之间找出意义相等的对应词”(兹库斯塔,1983:404)。Svensen (1993)也表示 “双语词典设定了一个前提,即使使用者能够熟练利用自己的母语,而一般不熟悉或很少熟悉外语。它(双语词典)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原语中的单词与词组提供目的语中的对等单位,这些对等单位在语义与语域上应尽可能地与原语的词汇单位相近。”这里的“翻译对等词”、“对应词”或者“对等单位”,实际上都可以概括为一个统一的语言形式---对等词(equivalent)。对等词是双语词典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这一概念无论在词典学界还是语言学界,都已成为一个共识。

二、双语词典中的对等词

双语词典所提供的词目对等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翻译性对等词,一是解释性对等词。 翻译性对等词是指能够立即插入到目的语句子中加以使用的词汇单位; 而解释性对等词则只是对词目词的一种语义解释,不具有可以直接使用的词汇单位形式。

那双语词典应该主要收录翻译性对等词还是解释性对等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这两类对等词的优缺点。从翻译的角度来说,研究人员普遍青睐与推崇翻译性对等词,因为翻译性对等词可以插入语境产生流畅译文。但是,翻译性对等词也存在一些缺陷:(1)因为语言间完全对等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所谓的“对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完全对等。如果一味硬搬对等词,就会造成译文模糊,甚至出错。(2)翻译性对等词虽然可以直接使用,但比解释性对等词提供信息量少,有时如果直接应用到译文中,并不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

与翻译性对等词的这些缺陷相比,解释性对等词虽然对翻译实践的作用不大,但它比翻译性对等词传达的信息量大。它至少有两大好处:(1)能够让译者透彻、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原语语词的字面意义或概念意义。(2)如果目的语是译者的母语,解释性的对等词就更为有效,因为从解释性对等词出发,可以帮助译者推敲、寻求到具体语境下适切、精确的翻译性对等词。

三、对等词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逐渐深入,翻译不再只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而是文化模式的转化。要想使译文能够真正体现原作文化,首先要重新了解翻译的意义:(1)寻找语言范畴和项目之间的对等;(2)把这种对等放在原语的高一级的语言单位中进行修订;(3)根据目标语的内部特征进行修订(Halliday, Mcintosh & Strevens 1964)。以上描述中,“对等”是翻译的关键,而词典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对等词”,基于“对等词”这个共性,翻译和词典无疑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一点上很多的学者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周方珠提到“翻译离不开词典,即便是高明的翻译家没有词典也难以工作。然而词典却又解决不了翻译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即便是最权威的工具书也不是万能钥匙,没有词典不行,全然依赖词典也不行,这便是翻译与词典的关系。”[5]

词典与翻译中的文学翻译关系似乎更为微妙,一方面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它们又是若即若离。我们知道词典是以提供词汇的意义为第一要务,但它不可能罗列出所有意义。在大多数词典中,常用词都可以以其语义核心为轴心,向不同的语言环境辐射其词义,形成一个语义辐射圈,因为只有词的语义辐射圈才可能包容该词的全部意义。而文学作品语言特点:首先是它的美学内容,所以文学文本的翻译从来不是表面语言文字的简单转换,艺术性是其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其次,文学文本在意义层面有具有无限的开放性,是“一种充满空白,空缺,不确定的图示框架,它并非是一个已经被固定下来,不容许有改变,补充和更新可能的静止固定的东西”[3] 最后,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因此文学作品的知识面必然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文学翻译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置于固定语言环境中的某个特定词,在词典释义中找不到语义对应词,即便查遍所有的大型工具书,也筛选不到合适的语义对应词。如何解决词典对等词的静态性和文学作品词义的动态性之间的茅盾问题呢?如果一味套用词典所提供对等词,译文肯定会显得生硬,所以,我们必须以词的核心意义为基础,形成语义辐射范围,在此范围内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确定该词的意义。但如果词典提供过多的对等词反而扼杀了译者的语义辐射创造力。可行的方法就是在精确把握所查询语词的核心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再结合具体语境推敲出最佳译文。正如傅雷所说:“我劝你第一要放大胆子,尽量放大胆子;只问效果,不拘形式。原文风格之保持,绝非句法结构之抄袭。有些形容词决不能信赖字典,一定要自己抓住意义之后另。处处假定你是原作者,用中文写作,则某种意义当用何种词汇。以此为原作,我敢保险译文必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成功。”[4]38 以feed 一词为例。该词在表示to give food to a person or an animal 这一含义时,一般词典都提供有“吃”、“喂”、“喂养”、“饲养”等很多对等词,但是在具体语境下,其译文并不总是如此,例如:

rob the rich to feed the poor

劫富济贫

Dont forget to feed the cat。

别忘了给猫喂食。

I have cooked enough to feed us for days。

我煮了很多东西,够咱们吃上几天了。

Whoever feeds a man is that mans master

谁给管饭谁就是爷。

He has a large family to feed

他要养活一大家子。

He welcomed the beggar into his cottage and fed him well。

他把乞丐迎进他的小屋,请他饱餐一顿。

如果一味套用词典所提供的对等词,译文肯定没有现在的译文地道顺达。所以,我们必须揭示出feed一词的核心意义:“为……提供食物”。鉴于英语与汉语存在与意义层面的不对称,对等词其实并不利于译者掌握精确的词汇意义。这种精确意义不仅避免了对等词自身带有的缺陷与障碍,也为译者提供了充分的相信空间和足够的选择范围,为译者根据具体语境对意义进行引申理解提供了基础。借助这一精确的意义,译者就可以生成一个更适合语境的地道汉语译法

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常用词经常用其不常用的意义,这时译者如果想当然地选用它的常用意义来套译,就很容易造成译文不合逻辑,甚至发生错误。例如:

That was not a very happy remark.

原译:那可不是一个十分高兴的讲话。

改译:那么说很不得体。

Happy 的常用意义是“高兴的”、“幸福的”、“愉快的”等等。这里如果一味套译,译文就会显得生硬。其实在该句中happy一词体现为一个很少使用的含义,即suitable(适合的,适宜的;适当的)。

四、结语

双语词典的基本目的或根本任务就是提供对等词。这一概念无论在词典学界还是语言学界,都已成为一个共识。然而正是这一“对等词”,一方面导致了双语词典编纂工作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又在翻译与词典之间产生即亲又离的关系,即翻译即离不开词典,也不能全部依赖与词典,应精确的把握词典所提供的词的核心概念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推敲出最佳译文。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Edward Armold, 1994

[2]Zgusta, L1970 Equivalents and explanations in bilingual dictionarie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Lexicography, LSA, Columbus, Ohio, July23, 1970

[3]吕俊,候向群。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68

[4]怒安,傅雷。谈翻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38

[5]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90

[6]兹古斯塔。词典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猜你喜欢

翻译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对“文学自觉”讨论的反思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文学病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