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差距及解决对策浅析——以宁夏为例
2009-07-02刘敏石文典
刘 敏 石文典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城乡差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和安定团结的难题。本文以宁夏城乡居民为例,引用2000年-2007年统计年鉴数据对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研究,并对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乡 差距 居民消费
作者简介:刘敏(1971-),女,内蒙古阿拉善盟人,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心理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经济的发展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差距明显拉大,且日趋严重。这种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对实现全国人发共同富裕也产生了明显的制约,长此以往,很可能诱发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并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巨大的阻碍。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以宁夏为例
(一)收入差距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比来看,2000年,宁夏城市居民的年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8倍,此后逐年增加,只在2003年-2004年期间出现了缩小的趋势,但随后又直线上升,到2007年底达到了3.4倍。从城乡居民年收入的差额来看,2000年城乡年收入的差额为3188元,到2007年增加到了7678元,2007年宁夏农村地区居民的年人均收入为3180元,还不及2000年时城市居民4912元的收入水平。
(二)生活水平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的最终反映是生活水平的差距,生活水平主要体现在消费上。从已有的统计数据来看,自2000年到2007年,宁夏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差额在持续扩大。2000年,这一差距为2783元,到2007年,已达到5288元。2007年底,城市居民的年消费额为7817元,农村居民只有2528元,这一消费额只是2002年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一半。
二、城乡生活差距扩大的负面效应
首先,个人收入分配是各个社会成员经济利益分配的最终体现,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收入分配不合理,会激发社会各阶层的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其次,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已达到饱和,而绝大多数为农民的低收入阶层虽然有消费欲望却无力支付,这导致农村消费市场呈萎缩趋势,从而影响了社会总需求的有效扩大,使经济增长缺乏足够的拉动力。同时,城乡差距还造成农村教育落后,从而影响农村居民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投资的差距一旦形成并继续扩大,势必会形成收入水平低→教育投资水平低→下一代就业竞争力低→收入水平低的恶性循环。再次,这种差距会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13亿人口中的62%在农村。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因而,要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小康,关键在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三、缩小城乡差距的途径与对策
(一)完善以税收为主的收入再分配制度政府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税负机制,保证纳税比率与人们的实际收入挂钩,进而缩小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强审计和监督力度,防止各种方式的偷税漏税。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主动纳税的自觉性。从而使低收入者的生活得到保障,社会变得更加稳定。
(二)认真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近年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保护农业和农民的措施,逐步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切实加强化肥、农膜、种子、柴油、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管理和检查,采取强有力措施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并加大对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打击力度,严防伪劣种子和农用物资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稳定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保障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新格局。首先,加强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是脱贫的必要因素之一,在通达、教育和医疗设施、增强农业收入、刺激商业活动、加强联系与沟通、提高旅行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全面实施“六改六建”,即改水、改沟、改路、改栏、改厨、改厕,建产业、建经济合作组织、建村民理事会、建小康住宅区、建休闲广场、建垃圾池,切实改善村容村貌。
(四)积极扶持壮大农产品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化发展水平,走举龙头、扩基地、创品牌、兴产业的路子,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并以此争取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从而带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推广普及,科技服务对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科技进村入户”等工程,组织科技人员入户示范,扩大辐射带动和技术服务面,从而使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的实惠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六)积极推动农民外出务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农民外出务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并统筹信息,积极有序地组织和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输出力度。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多为民工寻找就业门路,增加外出务工人数和有效就业率。
(七)加强信息化服务力度,提高农民竞争力 农村居民由于知识的短缺、空间的封闭,以及信息不畅,常常因缺乏市场需求信息而盲目跟风生产,导致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发生。加快农业科技知识的推广及普及,并提供信息需求服务,可以使农民及时了解市场状况,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提高其市场灵活性及竞争实力,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加强信息化服务力度,以信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0年-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美]阿瑟·刘易斯。发展计划[M]何宝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 186
[3]王绍光, 胡鞍钢, 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J]战略与管理, 2002(3): 90
[4]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7]李炳炎, 方竹正。构建和谐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理性思考与对策选择[J]学习论坛, 2006, (6)
[8]闫玄梅,潘保华,李建军。山西省城乡差距扩大的表现、原因及调整对策[J]农业技术经济,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