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渗透看中日管理文化差异
2009-07-02范翔张亦萱
范 翔 张亦萱
[摘 要]从古至今,中国和日本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和复杂的联系,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也包含了在文化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管理思想的两个代表国家,中日两国正在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本文将从文化渗透角度对日本现代管理企业文化进行剖析,以日本企业文化为镜,知中国企业文化得失。
[关键词]中日文化 文化渗透 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范翔(1988-),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张亦萱(1988-),女,山东烟台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学。
一、中日管理文化简析
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也作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两个代表性国家,中日两国在文化上既有相同的渊源,又有明显的差异。日本人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偏向封闭、内向型;中国人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更侧重外向、开放型。日本人在生活中多采用含蓄的方式表达本意,有较多正面承诺和推荐、保证;中国人说话时则相对直接了当。日本人缺乏幽默而中国人说话时则很风趣。日本人之间问候时,鞠躬是基本的礼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在很多场合下都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与热心到朋友家做客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则有些过于注重礼节。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会议室,他们不会轻易的带着客人进入机要部门或来到家里;中国人则比较随意,有时为了表示欢迎还一定要大宴宾客。日本人的思维习惯是对客观现实持容忍态度的一种思维方式,他们往往默默地承受着现实给予的一切;中国人采用系统的思维方法,较日本人更具浪漫色彩。
在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影响下也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企业文化特色。日本的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以“和”为核心;中国的企业文化则强调中庸之道。日本企业采用的是劳动与经营相结合的模式,企业人与企业的关系是“参与”而非“支配”;中国企业则偏重于垂直管理,等级划分较明确,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权者为尊”的观念。日本企业采取经营独立于资本和国家支配的风格,企业则主动承担了国家政府的许多责任;相比之下,中国由于自身政治制度影响则形成了政治经济相结合,“人治”、“法治”、“情治”相结合的非制度型企业文化。同时,日本是由企业控制股东而非股东控制企业;中国在这一方面则比较侧重于人的统治权。日本企业文化还有一个特别鲜明的制度,即终身雇佣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等制度。当然,这种制度是由其先天因素决定的。可以说日本国除了人一无所有,因此,日本企业更加重视发掘人力资源,而这一点正是同样为人口大国的中国无法做到的。一方面“中庸”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开拓冒险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观念使中国人更看重“身份资历”而非日本企业看重的“工作资历“。
二、看日本文化对管理制度的渗透
日本曾经是中国人看世界的一个窗口,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良药,都在那里流连徜徉过。然而更加令人称道的是其惊人的经济发展。日本是一个勤于向外学习的民族。公元6世纪,他们向中国学习;16世纪开始向西班牙、葡萄牙学习;19世纪开始向德国、法国、英国学习;20世纪则大力向美国学习。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人对列强进行着一刻也不放松的追赶,最终登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政治和经济都获得了飞跃的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管理诞生于美国,首先提出质量说的也是美国人戴明,但最先打出质量牌,设立“戴明奖”的却是日本。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功能根植于特定的文化里,不建立文化基石,管理就会出现“无根现象”,只是忙忙碌碌、东抄西搬。同样的,不接纳现代管理,就不能成其为现代化。西方人探索 日本管理和他们文化之间的关系已有20多年,许多操作方法已经广泛被西方管理者所接受,但同样的方法在西方的公司里却并没有取得日本式的成功。因此,人们归结这种成功是受到日本文化影响。现代科技与管理都来自于西方却被日本发扬光大,“秘诀”就在于他们成功的拿来并融会在自己的文化里。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丰田打入美国,与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瓜分市场。美国人也开始研究日式管理,如全面质量管理、团队精神和零点存货等。同样的,让日本去学习美国的经理和雇员间的平等关系、相互之间直呼其名、鼓励个人主义也是不现实的。再看看中国的历史,19世纪70年代初的“洋务运动”中“师夷长技以制夷”,20世纪50年代承袭苏联模式建设重工业却游离于经济规律之外,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此,证实了全面所说的。在学习他国管理方法与理论时,如果把不可量化的因素如文化、传统和习俗等给抽象掉了,只是单纯的去照搬,那么效果就不会如预期的理想,有时甚至会起反效果。
三、从文化渗透看中国跨文化管理方向
世界文化千差万别,全球化意味着文化在管理中的多元化。跳出日本管理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的矛盾现象就是许多非西方国家的公司因为学习西方管理而取得成功,而许多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当地却并不像在国内这么成功。另一个矛盾刚好相反,一些非西方国家的公司模仿学习西方管理而失败,一些西方的公司却在当地取得成功。答案在于现代管理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改革开放后,西方管理思想大批涌入中国。美国曾有学者对中国和俄罗斯的企业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意识形态的制约正让位于文化的影响。
激烈的竞争迫使西方企业不断采用新的管理方法以提高生存的能力,其经营管理除了援引西方主流管理理论以外,还经常“借用”其他领域的管理思想,如军事的、文化的、哲学的、宗教的等等,以出“奇”制胜。东方文化自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外来“思想库”。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道家提倡的“顺其自然”、法家提倡的“人定胜天”等。包括《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大量的中国古代名著已被西方国家奉为塑造企业文化的“宝典”。
和各类东方管理思想相比,孔子的思想恐怕是最让西方人食而不化的了。在西方企业中,没有那个企业用孔子的思想再组公司伦理,这大概是受到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影响。但是,日本通过借鉴其思想成果形成了典型的日本企业管理文化。无论是中庸之道还是“和”的思想,它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再次可见,文化的渗透在企业管理文化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的企业要想在21世纪的今天迅速发展,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但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对于中国的管理文化的建立提供了现成的理论指导。在借鉴优秀的外国经验来武装自己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失去自身文化延续发展的主方向。了解对方的文化的同时也要深刻把握自己的文化特色。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不是科学,也不是艺术,而是实践。”以文化渗透打造中国企业管理文化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成功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泽熙。中西文化一水间。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07
[2]苏东水。东方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9
[3]于江山,王颖,徐亚涛。中国化管理,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