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角度”成“瓶颈”
2009-07-01周红阳
作者简介
周红阳,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特级教师。对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与写作有深入研究,发表过与之相关的多篇学术论文。
2006年新材料作文(命意作文)在全国高考试卷首次“亮相”,转眼就是四个年头了。几年间,新材料作文从无到有,逐渐发展,不少自主命题省市纷纷加盟,很快形成不小的气候。2009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俗称“新高考”),写作试题也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考查模式。于是,新材料作文就必然成为我省下一届高考学子的关注“焦点”了。
尽管今年我省高考的作文命题还没有像3套全国卷那样,正面提出“选准角度”的明确要求,但“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这个限制,实际上跟“选准角度”多少有些不谋而合。而今年的全国卷则明确提出了“选准角度”,显然与过去3年一直未变的“选择一个角度”很不相同,审题难度明显增加了。那么“选准角度”的“准”具体怎样判别和达成呢?根据有关说明,就是要选择材料的“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这里有两个新概念需要了解和明白,即“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为此,拙文还得稍稍荡开一笔,先说说材料的“角度”层级。
“材料”是新材料作文的核心。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认为,高考写作材料通常可以有四个不同层级的“角度”,即“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所谓“选准角度”,是指选择了“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假如是选择“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在前几年还算是“符合题意”的,但从今年开始,就划入“偏离题意”了。而“题意”又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新材料作文的“题意”就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粗略地说,材料的“内容”就是“语表信息”,即语言符号的“浅层意思”;材料的“含意”就是“语里信息”,即语言符号的“深层意思”。“内容”和“含意”是新材料作文选择角度的根本依据,必须牢牢把握。
有了以上这些简要阐说,再来诠释什么是“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也许就容易多了。简言之,“中心角度”就是以材料的中心“含意”为切入点的写作角度,而“重要角度”则是以与材料主旨密切相关的具体“内容”为切入点的写作角度。一般来说,“中心角度”往往只有一个,而“重要角度”则会有多个。我们知道,新材料作文的最大亮点、也是它与旧材料作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立意的“多角度”。不过,前几年的新材料作文对“角度”并没有明确的层级规定,只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并可以“在中心角度立意与非中心角度立意”,还“强调各种角度一视同仁”,因而也就降低了作文的“区分度”,影响了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正是在高考实践中发现了此类问题,今年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门槛”也就自然增高了。倘若我们未能及时注视和把握命题改革动向,无法“选准角度”,那么“角度”很可能就成为写作“瓶颈”。
既然只有“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这两种角度无疑就是高考写作备考探究的重中之重了。换言之,如何解决正确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问题,便是我们有效应对新材料作文考查的关键。就任何一个特定材料而言,“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都是两种不同层级的角度,前者高于后者。而审题经验告诉我们,层级越高的角度则分析和把握就越困难。如是说来,选择“中心角度”的难度会比选择“重要角度”大得多。笔者觉得,我们首先应该探讨的就是怎样选择“中心角度”。为尽量避免阐说流于抽象而空泛,拟结合今年我省高考的写作材料(这个材料似乎并不典型,但毕竟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关“内容及含意”。
笔者以为,把握“中心角度”需要从材料的整体“含意”出发,而不是材料的局部“内容”。这是不能动摇和偏离的基本法则。材料的“含意”不是文字信息(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诸多文字信息的高度整合和深度概括。如《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词,文字信息很多,有“心依着你”“情牵着你”“根在你的土地”“眼总是投向你”“祝福你”等。歌词中的意象“你”就是“根”,而意象“我”便是“绿叶”,这些信息都是从不同层面表达了“绿叶”与“根”的深情。当然,“情意”应该是双向的,既有“绿叶”对“根”的情意,也有“根”对“绿叶”的情意,只是在歌词中,“绿叶”之情是“显性”的,而“根”之情是“隐性”的。因而如果要选择材料的“中心角度”,那么就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主旨(中心含意)。由此可见,今年我省高考的新材料作文,实际上就是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心角度”去立意和写作,限制性较为明显。
接下来再说“重要角度”。在笔者看来,新材料作文的“新”不是体现在“中心角度”,而是体现在“重要角度”上,将“重要角度”确定为“符合题意”标志着新材料作文在写作命题方面的本质性突破,有助于真正体现写作的开放性、多样性、自主性和更多的个性。选择“重要角度”可以着眼于材料的“内容”,也就是“语表信息”。材料的“内容(语表信息)”相对比较丰富,其“重要角度”也往往不止一个,而是多个,这些“重要角度”的存在,使得许多难以正确选择“中心角度”的考生,也完全有可能打造出“符合题意”的优秀作品。如今年我省高考写作材料的“内容”就不少,在“不要问我到哪里去”的前提下,有“依着”“牵着”“告别”“投向”“歌唱”“为着”“回忆”“祝福”等情感洋溢的许多“举动”,而这些“举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关联着“绿叶对根的情意”,都是材料的“重要角度”。从这些角度切入,表达对祖国、对传统文化、对故乡、对父母、对亲人、对师长等的感激、牵挂、感恩、惦念、离愁、祝愿、憧憬、回报等情感,均可以连接或通向材料主旨。笔者以为,在今后的新材料作文审题和写作操练中,将选择“重要角度”作为基本定位,重锤敲打,反复强化,不断夯实,应该是非常明智的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