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开满“鲜花”的语言
2009-07-01谢英
谢 英
摘要透过开满“鲜花”的语言,把握思想的奥秘,主要方法有三:解密潜在信息、洞察修辞效果、揣摩省略内容。
关键词语言潜在信息修辞效果省略内容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透过外壳依稀可以看到思想的“脸庞”。当然,“外壳”不一样,看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外壳”是透明的,可以直视,将里面的内容看得一清二楚:如果“外壳”开满了“鲜花”,则需要“窥探”。不管阅读还是口语交际,都应透过开满“鲜花”的语言,去“窥探”思想的灵动。如何“窥探”,方法很多,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把握。
1 解密潜在信息
潜在的信息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外之意,指说写者在话语中所要传递的实际信息,常常通过话语与环境的联系而实现。有三种形式比较常见:一是信息在文外或话外,文中或话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述。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作者写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花儿。”这句话并不是说老林喜欢花儿他太太就生很多女儿,而是有着话外音,在赞美老林家的女儿一个个美似鲜花、非常漂亮的同时,也在赞美老林对女儿的喜爱,喜爱女儿犹如喜爱鲜花一样。二是信息隐含在上下文之中。同是上面那篇课文,作者写:“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为什么怕?联系下文可以找到答案。作者怕的是“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影子,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更可怕的是“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随着“我”童年的失去,是否也会失去爸爸呢?作者怕得不敢想象。三是信息隐藏在过誉的背后。毛泽东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别人过分地赞美你、夸奖你、奉承你,或多或少抱着一种不便或不好直接表达的目的。有这么一个事例,一位女士坐长途汽车,她后座坐着一位看上去很有教养的老太太。老太太夸女士的黑头发漂亮,后又夸女士的头发很好闻。女士想自己几根头发哪里值得这么夸,她回过头,发现是她的头发越过了椅背,侵入了老太太的空间,老太太的夸奖其实是提示女士不要侵占她的“领地”。这类信息的捕捉,需要人们警醒和领悟。
2 洞察修辞效果
修辞的方法比较多,在阅读和说话中常见的有象征、反语和比喻。
象征是根据事物间的联系,凭借心理感觉所产生的联想,以甲物示乙物,借以表达寓意和深情。如《未选择的路》一课,作者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象征人生之路,表达的寓意是人生的道路万千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所以必须慎之又慎,因为选择了一条,“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随波逐流,而要认真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艰难抉择,自己选择的道路哪怕“茺草萋萋,十分幽寂”,但“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再如《丑小鸭》一课,象征意义更为明显,丑小鸭成为白天鹅的过程,寓示青年人成长的过程:青年人在各种排挤、嘲笑、打击面前,只要自己心中怀揣着恒久的梦想,向往美好,不屈不挠,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幸福就一定会来到身边。
反语即用相反的语话表达本来的意思,常用于讽刺。例如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到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头发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其中“标致极了”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作者不是因赞美而发出内心的赞叹,而是对其进行强烈的讽刺。又如《藤野先生》一文当中,作者看到挂在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时,便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切的文字”。这里的“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正人君子”的文人,实质上他们是文痞、是小人,与藤野先生比,显得渺小、卑鄙和肮脏。
比喻是根据甲乙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问鲁迅先生为什么会“碰壁”时,鲁迅回答:“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表面意思是说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其实鲁迅先生采用暗喻的手法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四周围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比喻反动派对鲁迅的迫害,同时也表时鲁迅同反动派做了许多次斗争。再如,美国莱特兄弟于是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邀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莱特的话采用了比喻,把夸夸其谈的人比作鹦鹉,只说不做,永远不会有所作为;世界的真理是行动重于语言,努力做了,一切都有可能。
3 揣摩省略内容
写文章或说话有些内容需要省略,表现形式为省略号或文字“等等”。省略的内容,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是不重要的内容。其实,有些被省略的常常是言而无尽、言而无法、言而不得的内容,需要读者或听者去仔细揣摩、回味和联想。如《我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写到,在毕业典礼大会上韩主任说:“我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长大了……”这个省略号省掉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无限期盼和厚望,老师不仅希望学生长高、长大,还希望他们长漂亮、长英俊,更希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长才干、长成熟。这些道理和不尽的殷切期望虽省犹在,让学生长久地去品味、去畅想、去激荡、去振奋。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写家里人送他进书塾的原因:“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这里省略号省略了内容也很丰富,有作者对家里人送他进书塾太多的原因的猜测,有作者想知道而却无法知道的“天机”,“天意自古高难问”,更有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和进书塾的无夸,把作者当时丰富的情感通过省略号喷泻而出。
中国的语言非常丰富,需要我们透过开满“鲜花”的语言,去“窥探”思想的内核,这样才能够靠近作者或说话者的心灵,寻求思想的契合和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