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6例
2009-07-01王岭矫德欣马先平
王 岭 矫德欣 马先平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清理、冲洗治疗,观测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优良率为72.9%。结论:关节镜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关节镜;骨性关节炎;镜下清理术
【中图分类号】R6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14-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52膝),男32例,女14例;年龄39~74岁,平均53.4岁。左侧35例,右侧9例,双侧8例。临床症状为膝关节反复疼痛、肿胀,行走困难、晨僵、关节活动受限等。X线片显示胫股关节唇样增生,髌股关节软骨下骨硬化,髌骨上下极骨赘形成,胫骨髁间棘变尖,关节间隙变窄,膝内、外翻畸形,关节内可见游离体等。
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患肢下垂于床旁,首先置入关节镜,自髌上囊→内侧沟→内侧间隙→髁间窝→髌股关节→外侧沟→外侧间隙行关节腔全面检查,了解关节内病变情况。在关节镜直视下,经关节囊小切口置入手术器械,去除软骨性松软的碎屑,骨赘和引起膝关节交锁的游离体;去除在关节活动引起碰撞、刺激膝关节的滑膜,清创撕裂的半月板;最后用大量格林氏液灌洗关节腔,术毕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10ml,加压包扎。术后2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练,第2周开始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
2结果
根据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的全膝关节成形术评分表得出患者临床得分,作为手术疗效的评价标准(见表1)。本组患者术前临床评分均值是51.87±2.21,术后临床评分均值是88.23±4.63。手术前后的临床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6个月的得分和3个月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和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组以膝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理表现为关节软骨剥脱、碎裂,随后在骨的周边形成骨赘、骨棘,突入关节腔。其中软骨碎屑引起的滑膜炎,是膝关节慢性积液、肿胀和疼痛的常见原因[1]。在1946年Magnuson首次描述开放性关节清创术治疗骨关节炎[2],1974年Oconner首次用关节镜下清创术对膝关节疾病进行治疗,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在膝关节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3.1关节镜下清理术 通过关节镜能切除增生的滑膜、骨赘、修整关节面、摘除游离体,修整损伤的半月板。软骨下骨钻孔,一方面使髓腔内压力降低,缓解疼痛,另外也可破坏软骨下骨的血管,导致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常形成一种纤维软骨修复组织覆盖表面。而关节内冲洗可以除去关节内导致炎症的有害物质,调整了关节的参透压,酸碱度,补充了电解质,改善了关节的内环境,使滑膜炎症迅速消退,正常的滑液分泌得以恢复[3]。
3.2适应证的选择关节镜下清理术对早期骨关节炎有良好疗效,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可重复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想手术方法。主要适合于没有明显关节内外翻、年轻且不适宜进行人工关节置换者。特别适合除骨关节炎外,还合并半月板损伤,游离体或交叉韧带损伤所引起的关节不稳定等关节病变的病例。但不是所有骨关节炎病人都适于关节镜清理术,对骨关节炎致关节间隙过于狭窄,关节严重增生变形者,关节镜进入困难者,不能有效地完成关节清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3.3疗效评价骨关节炎病因尚不十分未明确,病理损害仍难以逆转,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延缓退变。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功能、延缓病程,可适用于各期骨关节炎的治疗。本组42例患者经关节清理术近期效果满意,如果术后规律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坚持功能锻炼的可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雨飞,王立德,王福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0,6(5):46-47.
[2]Magnuson PB.Techniqur of debridement of the knee joint for arghritis[J].Surg Clin North Am,1946:26:249.
[3]闫飞,张湘生,梁家龙,等.三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2):140-141.
(收稿日期: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