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
2009-07-01李若汝林宇芬罗苑媚
李若汝 林宇芬 罗苑媚
【摘要】目的: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探讨人群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方法:1754例患者在2007年1月~2009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动态心电图室进行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进行统计归纳、对比分析。结果:1754例共检出心律失常3684例次,其中房早1370(78.1%)、室早1073(61.2%)、短阵房速595(33.9%)、房颤53(3.0%)、束支阻滞69(3.9%)、短阵室速193(11.0%)、房室传导阻滞92(5.2%)、窦缓109(6.2%)、窦房传导阻滞76(4.3%)、其他54(3.1%)。结论:通过对1754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电生理学的改变,老年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速发生频率较非老年组高。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23-02
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威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亦明显增高的趋势。心律失常轻者可引起患者不适,严重者可使血液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心功能失代偿,同时还能加重心肌缺血促使病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本文通过1754例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对发现的各种心律失常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心律失常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技术能帮助发现常规心电图检查不易发现的短暂性心律失常,大大提高其检出率,尤其在老龄社会日益临近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754例均为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门诊或住院患者。老年组(≥60岁)1140例和非老年组(<60岁)614例。
1.2检查方法采用GE Mars PC型12导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胸前安放10个电极,做连续24小时记录。检测中让患者按日常生活不受限制如散步、爬楼、休息、工作照常进行。经计算机处理回放,去除伪差和干扰,进行编辑分析。
1.3诊断标准依照临床心电图学[1]、动态心电图[2]及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3]提供的心律失常的分类与诊断标准,对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记录的心律失常来进行分类分析。
1.4统计学处理比率比较采用EPI 2000比率分析程序进行统计。
2结果
2.1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分析情况见表1。
24h动态心电图1754例患者,其中老年组1140人,非老年组614人。绝大部分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早、室早、短阵房速、房颤、束支阻滞、短阵室速、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等。
2.2用EPI 2000的比率分析程序统计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结果见表2。
用EPI 2000的比率分析程序统计所得:老年组较非老年组易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短阵室速、束支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房纤颤、窦房传导阻滞因样本量过低,无法进行比较。可见,心律失常中房早、室早、房速的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
3讨论
心律失常是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人,但在健康人或心脏正常的人亦不少见。本组结果显示,心律失常以房性多见,检出率为78.1%,而老年组房早发生率更高。在老年人房早的检出率比室早明显增高,房性早搏多由于心肌缺血、心房肌纤维化、脂肪浸润、心肌内电位不稳等原因产生,可能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之一,因此房性早搏应积极治疗。短阵房速、频发房早常是房颤的先兆。房颤可能与老龄化心脏的解剖变化及心房顺应性减低、炎症、扩大、压力增高等有关。房颤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症状,尤其是使患者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本组结果显示心律失常中室早的发生率仅次于房早,不仅见于正常人,更多的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室早发生频率和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相应增加,可能与隐匿性冠心病、左室肥厚、扩张、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及Q-T间期相对延长有关。临床上应重视伴Q-T间期延长或心肌缺血、坏死、低钾血症等情况下的室性早搏,即使不频发,也可能是发生室速甚至室颤的先兆。偶发的单源性早搏多无重要意义,一般多在运动后减少或消失。频繁的室早会使心搏出量显著减少,产生心悸,头晕等症状。若室早在运动后出现或增多、或呈多源性、或连续成对或成串常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极频繁的多源性室早预示即将出现室颤。另外下列基础病变情况下发生的室早可以肯定是器质性的,即使是偶发的,也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成为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应及时观察并予以处理。①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发作时出现的室性早搏;②急性心肌梗死72h内发生的室性早搏;③洋地黄中毒等药物毒性作用出现的室早;④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时出现的室性早搏;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如患急性心肌炎和心肌病等病的同时出现的室早。
另外,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学[4]认为正常窦性心率变化范围应较大,睡眠时心率在40~60次/分,平均50次/分,但不应<40次/分。这可能是由于退行性病变侵犯心脏传导系统使窦房结自律性低下,起搏细胞数目减少,功能减退及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原因,表现为窦缓、窦停或慢快综合征[5]。随着动态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发现一些老年人心率很慢,最慢心率大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如果心率<30次/min,应当引起临床医生注意。若窦性心率经常低于55次/min,伴有>3S的长间歇,则考虑窦房结自律功能不正常,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病窦的诊断有很大帮助。传导阻滞在心律失常中较少见,它的出现可能与心肌褐色萎缩及淀粉样变性逐渐加重、冠状动脉硬化、束支传导系统老化变性有关,也可能由于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等所致。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缓慢性心律失常虽比较少见,但老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这主要与心脏发生退行性变、淀粉样变、缺血性心脏病等原因致使窦房结、房室结发生缺血、变性、纤维化、坏死等病理性改变有关[6]。
总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随增龄而明显增高的特点,而动态心电图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甚高,因此,对于有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伴有上述症状的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人有必要尽早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无创伤,不受身体状况限制,能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类型、频度及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及早做出诊断和治疗,及时处理, 从而减少老年猝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郭继鸿,张海澄.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4]卢喜烈主编.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2007
[5]黄大显主编.现代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6]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4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收稿日期:200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