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问题
2009-07-01李娟
李 娟
摘要:我国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开从2003年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文章在此背景下,对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目前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8-0078-02
随着国际国内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SARS、甲型h1n1流感等事件可以看出,在这样的社会影响面极广的突发灾难面前,任何个人和社会组织都无法承担疾病控制与信息传播的责任和后果,只要政府才具有信息发布的权威,政府只有及时、准确的发布相关信息,才能有效处理好突发事件,反之则只会造成社会的恐慌与事态的恶化。
1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
首先信息公开有其法律基础,即公民对政府所掌握的信息享有知情权。所谓知情权是现代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对公民的民主权予以保障的重要表现之一。美国司法部长就曾指出,如果一个政府真是民主、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人民必须能够详细地知道政府的活动,没有任何东西比秘密更能损害民主。
其次信息公开能稳定人心,避免造成社会恐慌。利用信息传播中的首因效应原理,可知信息公开有利于防止谣言的传播。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迫切需要了解全面的信息以降低其所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正如吴仪在2007年针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体系建设所强调的那样:“处理突发事件的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公众。越是公开透明,社会反映就越平静,反之,则小道消息满天飞,人心惶惶。”
再次信息公开有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突发事件所具有的敏感性及与公众利益的直接相关性,使得公众急于获取突发事件本身和政府反应等相关信息。如果政府能及时、准确地公开突发事件中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取得公民对政府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帮助政府更有效的控制突发事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须知,“拥有良好的信息公开的政府恰恰更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有效的信息公开使公众在了解到真实情况之后做出理性的判断。”
2我国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①某些官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封闭消息。目前我国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是官员的德、能、勤、绩。但主要看的是在职期间是否出成绩或有没有造成重大失误,这导致部分官员在职期间片面追求“政绩工程”,出于功利目的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操纵,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件件上报,而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往往隐藏不报或者扭曲上报,甚至采取各种手段加以隐藏。例如南丹“7·17”特大矿难发生后,官商一体精心策划有计划有预谋的隐瞒真相,甚至动用黑恶势力进行威胁欺瞒达半个多月。这不但侵犯了公民的正当知情权,而且给突发事件的处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②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信息沟通机制是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提和保障。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内部传递渠道主要是上下级纵向的沟通方式,上级政府对信息的掌握主要来自地方的报告,而在传递过程中的层层审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迟缓。再者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种信息数量突增,分布散乱、流速加快,也致使政府无法收集到准确、及时的信息,也就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整理。
③突发事件中政府、媒体、公众未能有效实现良性互动。调查显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主要方式是广播电视、报刊、政府信息专刊和政府门户网站,其中广播电视占到62%,报刊占了54%,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应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虽然目前我国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在一定范围内展开着,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强调媒体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即使是灾难性事件,也强调正面报道,强调新闻的宣传价值。而媒体在不危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有新闻价值,关乎民众的事件,都应及时、公正的报道,强调的是新闻的传播价值。当新闻宣传压制了信息传播时,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就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之中,致使媒体、公众处于被动地位。
3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研究
3.1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建立和完善信息情报机构。突发事件中,一个高效、迅捷、统一的信息情报机构是处理好突发事件的前提,没有准确及时的信息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近年来我国信息情报机构建设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的信息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在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管理方面的职责意识,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保持其向决策层提供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情报机构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这方面,美国“9·11”事件的重要教训就是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军事情报部门以及全球电子信息监听网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了在信息搜集和分析方面出现了空白。
其次要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相应的法律政策保障。总体而言,目前我国这一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保障其有效实施的制度方面还有待加强。应设立完备的新闻发布系统,并以法律形式确立其相关部门、人员的地位及其职能范围等,对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公开、信息共享、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保证与相关媒体的有效沟通。保障在事件发生后,能根据事件的性质,直接由国家有关部门迅速发布准确的消息,以杜绝外界的猜测。
再次要加强和完善官方网站的建设。政府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虽然我国目前有些地方政府比较重视政府网站的建设,但从全国范围看,各级政府网站的建设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因此政府网站的建设一定要经过有关专家的研究和论证,并由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网站应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并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保证公众能及时全面的掌握最新信息。
3.2重视媒体喉舌网络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手机、报纸等媒体发展迅速并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在汶川大地震中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及时传播真实信息,稳定公众情绪,引导社会舆论,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告以实情,解释实情”这是媒体在应当突发事件时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传播功能强、影响力大、影响范围广的优势,将有关信息一一如实的报道给公众,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积极作用。各级政府也应杜绝任何对新闻媒体自由的不正当干涉,保证媒体信息传播的通畅、迅捷。
3.3实现政府、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
首先在突发事件预警期,有关部门应及时收集有关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制定相关的预防及紧急应对措施,并将这些通过媒体告知公众,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平时应组织公众进行一些突发事件的紧急演练。汶川大地震中有的学校能做到几分钟内师生安全撤离,有的学校则伤亡惨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学校对地震逃生技能的宣传程度不同。
其次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负责任的政府。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经提出,危机处理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以我为主提供情况;提供全部情况;尽快提供情况。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启动有关应急管理机制,明确分工,迅速掌握有关的事实,尽快对公众宣布危机的真相和处理的措施;并主动与媒体进行合作,建立主流舆论生发地,及时回答公众关心的问题,及时公布事件处理的进程和结果,掌控舆论主导;邀请公正、权威的机构或人士发表意见,以提高信息的公信力。
再者危机过后,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实事求是的重新审视突发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综合评估危机影响,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并存入政府信息资源库,以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应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通过媒体将信息公诸于众,并公众态度进行掌控和及时反馈,为尽快解决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提供有效指导,以便尽快进行重建工作,恢复社会常态。
总之,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西方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积极着力构建政府与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纵观我国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的过程中,可见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已经取得极大进步和可喜成就,在今后仍应结合本国实际,并积极借鉴西方各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经验教训,来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构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卢青.关于我国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机制的思考[J].电子
政务,2008,(2).
[2] 熊玮.政府与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综述[J].东南
传播,2009,(1).
[3] 余珊珊.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问题和展望[J].情报
科学.2007,(4).
[4] 林龙.政府、公众、媒体关系和新时期政府危机管理[J].
政治学研究,2003,(3).
[5] 王俊莲,赵慧.政府突发危机事件应对与公共信息公开
[J].甘亩行政学院学报,2005,(4).
[6] 段尧清,费奎明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公众响应情况调
查报告[J].图书情报作,2008,(4).
[7] 陈杰人.民众恐慌,恰恰因为“秘而不报”[N].新京报,
2007-05-15.
[8] 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
[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