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月阅读套题参考答案

2009-07-01命题者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班公湖戏曲

命题者

1、D(D项说的是原来意义上的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记忆的结果)2、B(B项说戏曲在人们心中已经消失不对)3、C(A“唱戏活动已很难在乡村社会”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娱乐主体和消费主体”。B、“完全不能"错,戏曲仍然可以为村民们提供娱乐。D原文是说在戏曲生活中“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之外很可能有更多的收获”,本项却将“或然”表述为”必然”,所以不恰当。且“收获”可以是多方面的,不能只限于“思想”一面。)4、D(依据末段作判断。A、戏曲还将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当代城市中存在。B、所讲的两个方面原因都只是陈述外来的戏曲演出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戏曲难以存活的存因;C、太绝对化,戏曲不能完全替代学校的教育功能。)5、最大的不同是,爬行于地面的“鹰”,显得臃肿、麻木而又丑陋;翱翔于蓝天的“鹰”,则矫健而又刚强。两者前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运用反衬手法,突出鹰的顽强、坚韧精神。6、(1)“射”字有冲击力,更注重急速的表现,突出鹰“身体内部力量的迸发”;而“飞”字普通,还有些闲缓的意味。(2)有作为就先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之前漫长艰难的爬行。(意思对即可)7、文章前半部分地域风光的描写,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有力地突出了鹰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8、赏析短文要点提示:①《班公湖边的鹰》一文谋篇布局最突出的技巧是层层铺垫,巧设悬念,使文章具有强烈震撼力。②本文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方式,多角度刻画了鹰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一是动作描写,二是神态描写,此外还通过前后巨大的反差,突出了班公湖边的鹰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令人怦然心动。③本文的语言特色是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它体现在所选动词对鹰的动作的传神描写上。同时前后描写鹰的动词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全方位地表现了班公湖边的鹰苦难而艰辛,坚忍而勇敢的特点。9、B(“谢”是谢绝、拒绝的意思)10、B(连词,于是;介词,由)11、C(①、④项分别是说伯章和张氏的有关情况)12、B(“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与原文不合)13、(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①杜环特别好学,精通书法;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②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背弃离开对方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啊!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14、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15、《墨梅》一诗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寒菊》一诗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16、古时的龙舟,船头上雕有象征性的龙头装饰,优胜者夺得锦标以后,就将它悬挂在船头的“龙头”上,活像一条真龙将锦标上端含在嘴里似的。用这个“衔”字,是传神之笔。既点明龙舟竞渡,又写出得意神态。拟物双关写法更具形象性。(围绕大意要作适当的分析)17、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欢声震地,是写群众情绪的热烈;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18、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猜你喜欢

班公湖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在班公湖,与天堂偶遇
在班公湖,与天堂偶遇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