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作文模拟题
2009-07-01胡跃希
胡跃希
一、作文题目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些诗句都直接表达出诗人经历了一段“曲径”以后,观赏到美丽景致的喜悦之情,同时,又都饱含人生哲理,耐人寻思与回味。
要求: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某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思路导引
1、解说形式
当下作文命题大致有四种形式: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意作文。命意作文与其它几种形式的作文比较起来,开放性更增强了,只是要求以材料为范围。这个范围可以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可以是材料的“含义范围”,它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
2、审题立意
作文题目中提供了几句诗,要求与2006高考全国卷相同。面对这样的试题,认真研读材料,准确地把握其寓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几句诗都可以看作是记游写景,色彩明丽,叙述曲折,跌宕起伏。蕴含不尽的人生哲理。“这些诗句都直接表达出诗人经历了一段‘曲径以后,观赏到美丽景致的喜悦之情”,这句话特别重要。这里的“曲径”可以理解为弯路、不幸、厄运、挫折、失败等;这里的“美丽景致”可以理解为体验、成功、价值、贡献等。全面理解材料,立意时必须两个方面都考虑到,才算是切合题意;如果只写其中的一个方面,只能算是符合题意;如果两个方面都不写,则是不合题意了。
3、构思行文
如果写成议论文的话,我们可以从“梅花香自苦寒来”、“彩虹总在风雨后”等角度进行写作,而历史上以及现实中关于历经苦难最终成才成功的人与事则数不胜数,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使议论不致空洞。还可以写成游记散文,比如李宗吾的《雨中登泰山》,作者尽管没能看到泰山日出,却在登山过程中体验了无尽的雨趣,这便是另一种全新的感受了。如果写记叙文的话,可以写自己亲历或是见闻的事情,只要扣住主人公走了弯路或是遭遇挫折以后得以成长就行。
三、示范作文
旅途
周 聪
时间的脚步悄悄拍打着窗台,在漆黑的夜幕中逡巡,试图穿越旅途的悲喜,抵达那片桃花灿烂,春光明媚的彼岸。
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在路口悠悠地踱步,脚步轻盈。天真的孩子们手拉着手,无忧无虑,欢笑写在幼稚的脸庞,如墙角一朵朵迎着风的雏菊。他们深信父母的臂弯是暖暖的,没有丝毫的阻碍,就可以投入到温暖有力的怀抱。那时,天总是那样蔚蓝,世界总是那么美好,仿佛是一河清澈的碧波,远离世俗尘世的喧嚣。
携带着茫然与不解来到了人生的正午,耀眼的阳光如沉重的负担紧紧地扣在中年们宽大的肩膀,丝丝的疼痛跳进了漆黑的夜晚。风的低吟,人的叹息,融化在艰辛的岁月里。在路上体验到了没有父母的孤独,也学会了独自承受和默默拼搏的心境。那时,蔚蓝的天空下时常漂浮着游走的乌云,世界变得残缺,仿佛一江奔腾的江水,置身激流之中。
曲折的路没有尽头,跌跌撞撞的人群也不瞻顾绚丽的风景,只是沿着曲径,目光坚毅地行走着。只有行走,才能穿越痛苦,战胜失败和挫折,才能欣赏夕阳无限好的黄昏。路的尽头,残阳斜斜穿透江上稀薄的雾气,铺洒在江面,宛如一个白头苦苦低垂的老人。
时间流过,染白了发须。耄耋之年,尝尽了人生的悲苦,亲人的离去,梦想的破碎。曾经的狂放不羁,都化成了过眼云烟,消失无痕。梦里是和畅的清风,吹落了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这时眼界豁然开朗。
路的尽头是一条没有桥的河。河畔边白发的老者目光炯炯地盯着流向东的水波,这个路过忧愁,尝过失败和挫折的老者,看见了清澈的河面倒映着自己斑白的头发,低声叹息:“所有的繁华如流水无情东逝,生活最终沉淀的不是虚拟,而是真实,平平淡淡的真。”那时,天空是纯粹的,世界是总是那么的轻,仿佛一不小心,就可以掂量出它的重量,在老人的手掌心。
人生如一次奇妙的旅行,从晨光熹微到暮色沉重,从笔直的大路到泥泞的曲径,所有的欢乐、忧愁、苦痛、喜悦将出现在经历过千山万水的旅途中。历经千番磨难后抵达彼岸的你,会毫不犹豫地说:“我的思想,我的认识,泅渡过了生活的海洋,在一片柳暗花明的平淡里生根发芽。”那时的天空和世界,飘来了扑鼻的花香,仿佛经历风雨后挂在云海里的一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