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石

2009-07-01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丑石建筑工人眼光

鲁 熹

教师节那天,我们几个高中同校初中同学的“死党”一块回母校看老师,先聚在校园的一块大石头旁照相,嘻嘻闹闹,有人说石头太丑,没照头,我倒沉入了回忆—— 我爸是母校的老师,我家住在校内。从小爸爸常带我在校内跑步,打篮球。

几年前暑假的一个早晨,太阳还未出来,我们习惯地绕着操场慢跑,跑着,跑着,不经意一抬头,朦胧中望见教学楼旁的草地上躺着两头黑水牛,吃饱了嫩草,正埋头睡觉呢。老爸气不从哪出:“这市街上哪儿来的牛,又是谁邪得没谱,趁假期,晚上放牛来糟蹋草坪!”我们朝着牛快步跑去,近前一看,我们不禁都笑了,哪是什么牛,是两个大石头——没有形状,千疮百孔,比贾平凹的“丑石”还丑,简直是连建筑材料都不能做的两个“牛屎堆”。再认真一瞧,还觉得还有点眼熟,莫非……

老爸若有所思的说道:“我们老家村口有两块近似的石头,它俩蹲在路中间,左边是石壁,右边是悬崖,千百年来两石当关,万民绕道,千人厌,万人嫌,无数代村民想搬掉它们,因太大太硬,它们还是虎踞不动,既丑又碍事,大家习惯地称它们为‘牛屎堆。后来,村中凡有不肖之行的人,往往被斥为‘牛屎堆。因年幼顽劣,我也常得此雅号。人们情感上嫌弃它们,但常常也有挑夫或行人坐在上面歇脚,我们一帮‘牛屎堆隔三差五在放学后爬在上面‘打游击。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修进村公路用炸药将它们粉碎了。”说完老爸好似还有几分惋惜。

“偏远山村不能容存的东西,怎么眼前睡进了现代文明的校园呢?”我有些不解地说。

我们带着疑问一打听,灵通人士说,学校来了新领导,准备美化校园,这两块远望如牛,近看不成形状的丑石,是特地请园林工人从远山里“选美”挑来的。不久,果真一块立在教学楼前的小憩园中,一块躺在校门内的草坪上了,虽然还算不上俩亮点,但也引起了师生和行人的注视。

将来如果给它们纹纹身,分别凿上几个什么字,也许会成为校园内的两枚标签。暂时大家管叫它们“牛石”。我每次见到它们也爱多看几眼,心想:“建筑工人不屑一顾的‘牛屎堆,却在园林工人眼里成了美女,真是印证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古训。”不是么?今天就成了我们照相的背景。

可惜呀,我们的老师常常只用建筑工人的眼光,而不用园林工人的眼光去评价学生。我爸这个当年的“牛屎堆”不也当了几十年的园丁了吗?教育者若有了此种眼光,注视的不仅是部分高才生,就会也爱上那些学生中的“牛石”;天下的用人者,若有此种眼光,就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会爱上那些“牛屎堆”。人才市场的“园林工人”何时出现呢?

学校:湖北黄石二中

导师:漆水强

点评:文章仅仅围绕“牛石”,叙述了回母校后发现的新变化。作者对于叙述的节奏感把握得比较好,语言平实贴近生活。文章的最后一段至为关键,一系列的排比和问句极具气势,增强了感染力。结尾一段由“牛石”入手,进而反思教育者、天下的用人者,层层深入,使文章显得更有深度和内涵。(残空)

猜你喜欢

丑石建筑工人眼光
建筑工人
心态决定眼光
泸州市建筑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分析
丑 石
丑石 未经雕琢的璞玉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