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新生的心理健康护航

2009-07-01黄汉昌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5期
关键词:军训新生辅导员

黄汉昌

大学新生入学阶段是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大学新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面临全新的环境,满怀憧憬的大学新生会遇到许多困扰,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适应问题是大学新生从高中向大学过渡时必然产生的现象。然而,大学新生阶段也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是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作为大学新生辅导员,正确认识新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适,是做好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前提,这对新生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新生入学后会对环境、自我产生新的认识和体验,但是这些新的认知元素大都与期望不一致,使得他们的认知体系发生不协调,表现为各种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和现实冲突导致的失落感

在上大学之前,中学时代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都会采取大肆渲染大学美好的手段。对于刚刚上大学的新生来说,想象中的高等学府是神秘的、浪漫的和完美的,他们往往在入学之前就有了一个关于大学生活的心理模式:春风得意的大学生、满腹学问的教授、风景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浪漫的同学情趣等。然而,这种美好的期望大都会在他们进入大学后逐渐破灭:原来大学生活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诗情画意,甚至有的学生还是过着那种“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的枯燥生活。不尽如人意的学习环境,部分老师教学内容的单调乏味,加上现实与理想的较大差距,使得他们的失落感日益增强。

另外,有的学生所选专业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如父母帮助选择的专业或盲目选报热门的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慢慢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也不知道所学专业究竟有何用,不知如何规划大学生活。这样,他们就慢慢产生了学习上的失落感。大多数辅导员会经常听到新生讲诸如自己在高考失利后才进入此学校,对所在的学校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开始出现不断埋怨自己所学专业等之类的微词。于是,这些学生学习起来没有精神,有时干脆逃课,甚至沉迷于上网或其他事情。

2.独立生活产生的困扰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没有寄宿在学校,而是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当他们离开父母独立适应大学生活时,便遇到方方面面的困扰。高校一般都要求住宿,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一切要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如有些学生上大学后生活不能自理,每星期还要家长或同学帮忙整理宿舍、清洗衣物等,家长一不在身边就感到孤独无助、焦虑不安。

3.人际交往的障碍

大学生正处于“情感迷茫期”的年龄阶段,卸下了高考的重担后,越来越关注人际交往,对友谊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是,他们又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烦恼。这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占的比例很高。例如:有的学生与宿舍其他同学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向;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里;还有的学生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人际交往中极易出现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的现象。

此外,还有些学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受习惯心理的影响,对男女交往过于敏感,从而使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能自然进行,甚至相互排斥;有的学生过快地将同学关系发展成恋爱关系,过早地沉溺于“二人世界”;也有的学生陷入单相思而不能自拔,由此而产生情感冲突。这些学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而造成的焦虑不安、心慌意乱、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4.自我认知的失调

绝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是非常优秀的,会经常受到老师的赞扬,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充满着自信与愉悦。但上了大学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众多优秀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强手如云的新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使一些大学新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高考过后,大家都从埋头学习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能够看清彼此,才猛然发现自己除了学习成绩优秀外,在其他方面和别人有很大的差距,如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材容貌等方面不如他人的地方很多。部分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来到繁华的城市后,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会觉得在方方面面相形见绌。由于角色的对比会引起他们自我认知的失调,产生敏感、多疑的自卑情绪。

此外,随着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女生攀比衣着打扮,男生崇尚抽烟饮酒,同学之间争相过生日等产生的消费逐渐上升,这种情况对于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大学生也会带来心理问题,产生严重的自卑、忧虑、紧张的心理,甚至还会引发违法行为。

二、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事情,有些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为了大学新生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较快地适应环境,辅导员应该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不断强化内在素质,做生活的强者,过好大学新生活。

1.做好入学教育,特别是军训国防教育,增强新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通过紧张而严格的军营生活锻炼,可消除新生的松劲思想,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为适应大学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作好准备。大学新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本身就可能会出现不适应感,加上军训的艰苦,很多学生都会倍加思念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特别是一些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会产生退学的念头。对于这种情况,辅导员要经常深入新生的生活中去,与他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和感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实际生活困难;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安慰和鼓励,使他们感到亲切和温暖,从而消除孤独、忧郁的情绪。

例如:大一新生小嘉,是一个家庭生活比较优越而又十分娇气的男同学。军训初期因为天气炎热,训练起来比较辛苦,还不到两天他就喊着胃痛,不愿再参加军训,甚至哭鼻子向我要求允许他不再进行军训。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查看了他的档案,了解他以前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其次,我主动跟他促膝谈心,他便跟我谈起他的家庭,表达自己特别想得到母亲的关爱。于是,我针对他的这一心理,先从生活上关心他,给他以实质的帮助,让他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和期待,并用一些女同学带病仍坚持军训的实例鼓励他。结果第二天,他就要求带病参加军训。军训结束时,他还被评为“军训优秀标兵”。

2.加强制度和学校文化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新目标

要使大学生的行为有度,必须从新生入学时抓起,尤其是对这一在高中弱化了纪律观念的群体来说,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纪律的约束,可以使新生在行为上加快角色转变,使他们在思想上强化自律意识,踏实学习,讲求实效,有规律、有目的地生活,从而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在入学教育中,首先,辅导员应认真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典型违纪实例进行重点教育,以强化新生遵纪守法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预防和减少违纪现象发生。其次,应对他们加强学校自然环境和学校文化的教育,比如,介绍学院的办学特色、理念,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管理制度,建立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学校的热爱。最后,应加强专业信息教育以及学习管理制度教育,如介绍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等。让新生充分认识、了解本专业,激发他们学习本专业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学在本专业、爱在本专业、献身本专业、扎根本专业”的思想;明白自己在大学中要“学什么,为什么而学,学了为什么”,从而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例如:可以组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干部跟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跟他们聊一些有关大学生活应怎样开展、在大学里应怎样完善自己、怎样学习自己的专业等话题。由于都是同龄人,彼此之间没有心理隔阂,而且高年级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他们,这样比从老师的角度来引导教育更有实效。

3.开展各种活动,帮助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根据新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等,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愉悦身心、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减少单调沉闷的感觉。同时,锻炼新生的文体、社交、组织、协调、承受挫折能力,陶冶新生的情操,培养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他们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另外,集体活动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

总之,新生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以不同的心理来到同一所大学,从一切依靠家长到一切依靠自己,面对新的环境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因此,辅导员必须加强大学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不断强化内在素质;引导新生调整心态,解除心理矛盾和冲突,化各种消极因素为积极行为,把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新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责编:赵 东

猜你喜欢

军训新生辅导员
重获新生 庇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一锤子买卖”式军训要不得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