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流行语的冷思考

2009-07-01姚惠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崇尚流行语读书

姚惠珍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语文。流行语的产生本身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初听这句话时,感觉教师实在是太高明,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需求,不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吗?如读课文,有的喜欢大声读,有的喜欢轻声读,有的喜欢默读,有的则愿意结伴读,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同,个人喜好不同,选择的读书方式也就不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学生自然学得主动、愉快。但细细想来,却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

强调的是阅读内容和形式上的自主性,但必须遵循阅读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果学生想读的内容不是教学的重点,想学的方式不恰当,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自主读书将无异于放任自流: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时,就放手让他们自由选择,无疑是建造的一座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基础,看到的只能是表面的热闹而已。

2、“你最喜欢学(读)哪一段”

教师简单地介绍或启发几句之后,就会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其用意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学生听了教师的这句话,第一次不免有点欣欣然,第二次、第三次呢,有的就只有装作欣欣然。虽然脑子当中不一定就有最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但还是高高地举起手,张三说这一段,李四说那一段,说到最后,

每一段都被人喜欢了。接下来,教师就根据学生喜欢的,一段一段地分析讲解,这中间,往往还夹着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里面的哪几句(或哪一句)?甚至,你最喜欢哪一个词?笔者认为,这类问句,形式上的意义大大超过实际意义,作秀的成分不可避免。一是有的学生选择的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二是根据学生喜欢的,肯定是东一段西一段,章法必然被打乱;三是有的内容不能凭兴趣,喜欢的要学,不喜欢的也要学。因此,这种主体性的体现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因此,应该慎用。

3、“你真棒”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履薄冰、如越雷区,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捧杀一个“瓦特”,夭折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使学生茫然。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4、“你学懂了什么”

教师话落,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场面热烈感人。教师或全盘肯定,或蜻蜓点水式评价,不深究,听之任之。仔细品评,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可谓竞相纷呈。然而遗憾的是,教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提问单纯地成了教学的形式,而没有成为深入探究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从“零起点”开始,很少去考虑学生已经获得哪些信息,造成资源浪费。如果不根据课文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学生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感受不多,所见有限,思维肤浅,教学浮躁空虚,华而不实。

此外,课堂中出现的流行语还有很多。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语言,但课堂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别人用得好的,不一定就是自己也能用的。教学不崇尚流行,教学也没有时尚,教学追求的是适合,特别的教师适合特别的学生。教学崇尚的是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崇尚的是真实和真诚,崇尚的是深厚的积淀。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猜你喜欢

崇尚流行语读书
流行语大盘点
秦朝
———崇尚“大”的短暂朝代
崇尚精巧的枫丹白露画派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大学流行语考察
崇尚奋斗
巧借 流行语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