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拓展阅读的“四要”“四不要”

2009-07-01裴瑞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1期
关键词:四要教师应文本

裴瑞英

有效的课堂拓展能深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实效性呢?笔者进行深入的实践和反思,认为有效的语文拓展阅读应做到“四要”和“四不要”。

1、要立足文本,强化感悟;不要舍本逐末

笔者曾经听过一个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只花24分钟的教学时间,要求学生读课文并总结出桂林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而后就补充了未经筛选的近2000字的有关桂林的传说、桂林风景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样的拓展减少生本接触、对话的时间,弱化学生对文本的体验,非但没有起到反哺文本、夯实课堂之功效,反而显得喧宾夺主。

要提高语文拓展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应基于文本,把握好拓展的“度”。首先要扎扎实实地教好每篇课文。在小学阶段,课本是语文教学的首要凭借。目前使用的教材选文大多为文质兼美之作,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范例作用,让学生通过课文品读,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过程、阅读技能。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开放教学的时间,适当地推荐介绍一些课文相关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阅读要重视量的扩张,更应重视质的提升,要慧目识真,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入语文教学中来,准确把握好拓展的限度。一是选择的数量要有限度。语文课堂的拓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看是否必要,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二是占用的时间要有限度。拓展要着眼于文本的深化,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文本学习时间,不能让拓展的材料挤占文本的学习时间,真正做到以本为本,扣本拓展,为本服务。

2、要研读文本,有的放矢;不要杂乱无序

目前,拓展阅读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如,一年级教师教《春晓》一文,提供的拓展阅读是杜甫诗作《春夜喜雨》,三年级教师教《秋天的雨》一课时拓展的依然是《春夜喜雨》,而《春夜喜雨》一般是初中二年级才要学的内容。更糟糕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要求和三年级的阅读要求几乎一样,都是读背这首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像这种无序的拓展,既消耗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

只有在获得对课文等各类原始阅读材料的充分理解与感悟,明确拓展方向与目标,才能做到拓展有序。拓展时教师应关注2点。1)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出发,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与所选用教材程度相当的甚至略比教材浅显的内容,让学生能读懂。如果内容略深,那么就要考虑其篇幅必须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阅读指导。2)加强计划性。可以在每学期初制订拓展阅读的计划,而后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每学期结束时通过教研组内的交流梳理,可以把那些拓展材料整理成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成为一个与教材并行的新的阅读系列。

3、要超越文本,开发利用;不要蜻蜒点水

当前拓展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中,教师更多采用的是内容相关的拓展。相对来说都比较忽视形式上的迁移拓展,更少有比较阅读性质的拓展,拓展阅读的形式单一,基本采用的是一篇课文加一篇(组)阅读材料或是从课文出发推荐阅读原著的形式,如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这样的拓展,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缺乏深度,效果不佳。

要改变这种“蜻蜒点水”式的拓展现状,使拓展有深度,必须做到2点。一是拓展材料要有“含金量”。拓展的内容本身要有可供利用的价值,有可供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生长点。二是要开发拓展材料的“附加值”。教师要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对所拓展的材料加以开发和利用,进行内化和提升。拓展阅读的类型总的来说可分为3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相应的拓展阅读的类型和形式。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因此更应重视迁移性和比较性的拓展。

4、要尊重主体,导学结合;不要生搬硬套

当前,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基本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教师在确定拓展阅读材料时,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弱化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认为,拓展阅读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喜好,抓住他们的兴奋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文章来学习,使学生能腾出时间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和材料,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

猜你喜欢

四要教师应文本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略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四要”
离子反应学习中的“四要”
初中英语课堂要做到“四要”
创设有效情境体验之“四要”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