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选址分析
2009-06-30张馨元
张馨元
摘要北京承办奥运会是难得一遇的机会,对北京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则是关系到北京发展结构的首要前提。本文旨在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选址进行因素分析。
关键词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选址规划
中图分类号:TU245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总体规划将五棵松地区规划为以体育设施为主的城市公共设施用地;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将中轴线北端规划为集文化、体育、会展、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城市功能区。北京市建委有关领导将北京奥运场馆的规划选址归纳为三个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用地、减少居民搬迁;尽量选择人口密度较低、住户相对少一些的近郊地区;兼顾旧城风貌和文物保护。因此,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需考虑如下因素:
(1)环境因素。为了能够让各国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外界干扰的因素就要降到最低。而面对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人,适宜的环境则是首要保证。无污染的空气、绿色植物的覆盖是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便利的生活以及无障碍的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2)城市景观特色营造。为了突出城市的特色,在奥运项目选址上往往会选择最能代表城市特征的区域,要与周边的文化设施完美结合,构成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
(3)城市综合交通因素。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运动员从运动员村出发到最远的比赛场馆,车程不能超过30分钟。这也是为了避免运动员因不可抗力而导致未能良好的发挥出实力。
(4)旧城及文化保护因素。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世界级的文化名城,因而在奥运项目的选址上,一些场馆规划选址的位置由于有地面文物而修改规划,进行避让。在场馆选址的区域做严格的勘探,保证地下文物不受破坏。
(5)市场因素。在进行大型建设项目选址时,对该项目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要有所分析。对项目选址的市场因素考虑,可以使得大型建设项目选址,不仅可以达到城市空间建构的合理层面,而且又可取得良好城市经营效益。
1999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市区中心地区的各类用地的土地性质、建筑容量、建筑高度等在规划上提出了控制要求,为规划管理提供了基本依据。总体规划在旧城区之外重点建设三大功能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和奥林匹克公园。因此,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借助奥运会这样一个机会,将北京从单中心城市结构转变为双中心甚至多中心结构,从而缓解北京市土地利用的紧张感,更合理的布局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结构。
奥林匹克公园的选址方案矛盾主要集中在东南方案(东南四环与京津塘高速公路东南角地区)以及北郊方案(现今奥林匹克园公所在地)。
从场馆总体布局来看,北郊方案的主中心场馆集中程度较高,由奥运村到各比赛、训练场馆的距离近,从奥运村驱车可在30分钟内到达所有场馆;20分钟内到达首都国际机场;可乘专车或在奥林匹克公园内乘地铁在15分钟内到达市中心。这将有利于奥运会各项活动的组织。但由于目前北京市长安街以南的体育设施较少,主中心选址于北郊,将拉大体育设施的南北差距,不利于城市的均衡发展。东南四环方案虽然利于城市发展,但是无法满足奥运会对交通时间的需要。
从城市发展方向来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从区域发展的战略出发,确定东南部为主要发展方向,更有利于促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南城的发展,平衡北京市内部的贫富差距。而北郊近10年发展很快,基础设施较好,发展余地不大,带动作用不明显。
从赛后利用来看,北部地区人口密集,配套设施完善,赛后利用有优势。而今后北京市将加快南城的发展速度,必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因此东南四环方案的赛后使用问题也不大。但是东北两面的四环路现在已经非常拥挤,奥体中心和国际展览中心两个巨大的磁场放在一起,将会严重增加交通负荷,雪上加霜。
综上所述,东南方案更有利于城市的均衡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现。但经过研究后,中心区仍定在了北郊。这当中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选址应有利于申办成功,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
北郊是北京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现有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较完善,社区发展成熟。而且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具有无法替代的文化意义。而东南四环方案靠近工业区和大型热电厂,当时城市形象欠佳。虽然2008年前该地区的工业将全部搬迁,城市环境将得到彻底改变,但我们很难在2001年2月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京考察时向他们解释这一切,况且巴黎、多伦多等都有着优美的城市环境。因此从为了申办成功这一大前提来看,北郊方案成为了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