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探究“五要素”
2009-06-30蔡彩玉
蔡彩玉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己成为当前课堂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探究的“五要素”。
关键词小学数学“五要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小学数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己成为当前课堂改革的重点,下面谈谈小学数学探究“五要素”。
1 探究的主题——有趣、有价值
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决定了课堂探究活动的主题首先应该是有趣的,能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探究主题还必须有价值,它或者是一节课的关键,是解决教学难点的突破口;或是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探究才有意义。
案例:
探究主题:有几杯水,把方糖放入杯子后,哪杯水最甜?
水的浓度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即使教师精辟的讲解不一定能让学生理解。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建立水的浓度概念,教师设计了“自主探究,加深体验”的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自已获得体验。
探究过程:
(1)背景引入:四杯等量的水,分别加入一至四块的糖,哪杯水最甜?(学生从生活经验得出:在水等量的情况下,糖多的那杯糖水最甜。)
(2) 合作探究:以4人为一小组,每个学生一杯不等量的水,每人一块等量的方糖。哪杯糖水最甜 ?(小组成员通过品尝得出:在糖等量的情况下,水最少的那杯糖水最甜)
(3)探究活动:水等量,糖不等量,哪杯水最甜?(继续通过小组合作,体验到:不一定水少的就甜,也不一定糖多的就甜;但糖水到底有多甜总是和水和糖量有关。……)
学生在热烈、愉快的合作探究中动手操作,经历了观察、思考、比较、讨论发现,亲身体验到了较抽象的浓度概念的建立,一切不言而喻,水到渠成。
2 探究目标——有效、发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应该是有效的。通过探究要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受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是发展的。探究不仅仅是学生在一堂课中进行的一项活动,它是贯穿在学生长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
3 探究形式——灵活、多样
学生探究可以是小组活动合作进行,也可以是学生的独立探究,同桌进行的合作探究,甚至是全班共同来探究。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探究的主题选择不同的探究形式。
比如对班里的同学最喜欢哪些图书的探究。教师首先让学生讨论统计的方法。接着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本组的小朋友喜欢哪些图书。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推选一名小朋友作为组长组织全组成员进行举手式的统计,他们很快就知道了结果:有的小朋友自己去调查并完成了记录:有的是同桌合作一人调查一个小组……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汇总,进而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图书的情况。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有的独立解决,有的同桌协作,有的小组合作进行,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法,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4 探究的材料——简单、丰富
小朋友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总有许多突发奇想。为了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实现,教师应积极预测考虑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种种想法,准备较为丰富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条件。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教师设计了这个探究活动:如何将物体上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移到纸上?教师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通过印泥在纸上盖出印迹,用笔在纸上描出图形的边框,用纸在物体上折出图形。于是教师准备了印泥、纸张、彩笔及各种物体。小朋友们利用这些简单而又新鲜的材料进行了愉快的探究,效果十分显著。
5 探究的保障——建立团结合作的学习小组
鉴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许多探究性活动,如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测量身高,臂长等等,必须依靠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所以,组建良好的合作小组就成为实现有效小组探究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要组建团结合作的学习小组,开展高效的探究活动,首先,要合理组建小组成员。每小组一般以4到6人为宜,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成绩等各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从而激发各类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个人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其次,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再次,要激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通过“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团结,思考最全面”“评一评最佳小组、最佳组长”,“评选小组发言之星”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小组形成一定的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究者。”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这种潜在的需要,营造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成为一小小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