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09-06-30潘国春
潘国春
摘要自主性学习是新课标的价值取向。它在教学实践中很大程度地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运用;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而做到这些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学习的主动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现在笔者把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探索提出来与
大家共勉。
1 “我爱学”和“我要学”
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它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我爱学”、“我要学”。“我爱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相反,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在强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效果肯定不好。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责任。教师当然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目前,中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新的“读书无用论”出现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循循善诱,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认识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才能自觉地承担起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以兴趣和责任为基础的。所以只要我们教师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起对语文的兴趣和责任,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学一定能够打破传统的很多束缚,取得更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良好的思维和口才必将有助于学生们认清自己责任;而语文教材中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非常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重视学法指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自主学习贵在得法。学生学习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学法有朗读法、讨论法、辩论法、复习法、观察法、质疑法等。如:朗读法,精美散文必须认真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其语言美,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言文教学也重朗读,老师不能逐词逐句地讲解,而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语感,熟读成诵,自然就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伟大的悲剧》,就让学生辩论:探险是愚蠢还是壮举。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事理,就不会以成败论英雄。这些方法可以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课型和不同的篇章中,尤其运用在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效果,并且可以使他们在自己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在不断得到他们想学习的东西时进一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 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地交给学生
语文教学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都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是个体的,也是个性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把阅读的时间和发现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其中有着学生自己的发现、建构和创造,哪怕是幼稚的,也是自己的思路。我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预想的思路是让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但在深入学习了《课程标准》之后,我果断地抛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如下思路:导入→学生速读课文,谈自己的感受,质疑→问题集中,小组讨论→师生一起确定重点问题,全班讨论→总结评论。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教的思路顺从学生学的思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很好。
最后,我想特别谈谈自主教学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农村中学由于自然环境、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知识面窄,作文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教学观念的改变,仍在于自主性学习,仍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只有这样,知识积累多了,学生们写作文自然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总之,语文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把需求转化为明晰可行的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