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规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2009-06-30李中新
李中新
摘要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无可否认的是,现在大部分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很低下,许多学生的作文语言空洞乏味、支离破碎。鉴于此,语文教学应以语言训练为主。语言训练应该常规化、序列化,使学生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习惯。语言训练应注重方法,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指导。本文试图对一些常规的语言训练方法加以探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是前提,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借鉴语言,调整和修改语言,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把语言能力练到纯熟。
关键词语文教学训练方法教师指导积累借鉴调整精简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教学应以语言训练为主,已经为许多语文工作者所认同。但无可否认的是,现在大部分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很低下。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把语言训练的功夫放在平时。
但从操作和实践的角度来看,这里关键是一个效率问题。训练,并不一定就意味着高效率。语文课堂上,保证训练足够的量是一个方面,讲究训练的方法、提高训练的效率是另一个方面。“训”而“练”之,怎样个“训”法?尤其是语言,是很有灵性的东西,作为“语言训练”,更需教师做高效的教示和诱导,下面就我自己的日常教学谈几点体会。
1 让语言训练成为有源之水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但不能把语言训练与思想内容割裂开来,我们常常看到,在高考备考复习中,我们教师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作文技巧的强化训练,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学生作文由于缺乏思想内容这个载体,使得语言表达空洞乏味、支离破碎。叶老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叶老的这些思想,适合古人所说的“文道统一”,是一脉相承的。语文(语言)教学中的人文内涵、思想训练、情感熏陶、习惯养成等都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成的,缺少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积累,语言训练也就缺少了有效的载体,成了无源之水。
语文教学中坚持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人文熏陶的统一也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规律之一,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只有把语言内涵揭示透彻,才能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深刻性、人文内涵的丰富性。说到底,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是和语言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各种渠道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宽学生的思想。
2 语言训练重在培养习惯
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训练为本。但语言训练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让学生的语言联系成为一种习惯,并且坚持始终。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话和指点之后,接下去要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里强调教师的指点和讲说必须要有学生参与,靠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来完成。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耳,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叶老的“训练”思想和朱熹的说法是一脉相承的,教师讲说、指点只是始而不是终,中间需要学生“自用吃力去做”才行。而训练讲究方法,当然需要教师指点和传授,还要有学生积极的练习与配合,我认为,这里的“练”是关键,老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语言训练,并且卓有成效。
叶老在谈及训练时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习惯, “一曝十寒,办法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习,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只有将教师的训导和学生认真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语言训练。凡要求学生练习的,教师必须加以指点,提出要求,并予以示范,引导学生加以思索和小结悟出其中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中的训练要认真、严格。学生学习是终身的事,语言训练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 语言训练要分清层次
我们强调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学生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语言训练就成了空架子。而学生的阅读又不能是盲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准确而精到的指导。指导不是教师的以讲代练,而是让学生在涵咏体会中自己明晓。叶老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这又是指运用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可以清楚地看出,叶老一直主张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统一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但不能理解为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惟在作文而由之产生阅读中仅言作法、技巧,叶老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说:“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语言训练中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的层次都要给予重视。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学生理应具备的读写能力,如果我们领会了叶老这些思想的精髓,并切实地去做,也许我们的语言训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语言训练方法:
3.1 要善于借鉴语言
叶老认为:“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的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这里叶老强调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学生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语言训练就成了空架子。而学生的阅读又不能是盲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准确而精到的指导。指导不是教师的以讲代练,而是让学生在涵咏体会中自己明晓,这里主要还是一个语言借鉴的问题 。由于缺乏语言的借鉴,学生常常会陷入“了然于心”却不能“了然于口”的窘境,如果信笔乱书,有时可能会闹到“不像人话”的地步。
借鉴语言当然主要是借鉴书面语言,严格地说,是借鉴“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但是这“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学生头脑里倒底装了多少?在新版高中教材出台之前,语文教师应当从课内 外按体裁比例为学生挑选出一定数量的“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的范文,令其熟读成诵;并打破教材的限制,对课内外一切反映现代书面语言规律的有生命力的现象、模式 、手段加以归纳整理,令其模仿创造。让《中学生阅读》这样的精品杂志占领课堂,引 进时文的活水,使中学生受到典范而精美的当代书面语言熏染和刺激,从而改造他们粗糙稚拙的语言。
3.2 要善于调整语言
俗话说,“一句话,百样说”。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他们简单、粗放的作文语言换一种表述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修辞运用中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并不断地提高兴趣,形成习惯。学生经过校正、提炼、加工过的语言,较之原来随意的、粗糙的语言更规范,更有韵味 。
要调整语言,训练有很多种方式,比如长短句的互改,整散句的互改,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句式改写,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的人称改写等等。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由“委婉表达”改为“直接表达”的改写法。汉语言表达讲究含蓄隽永,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忌表达的平淡无味。而学生作文常常平铺直叙,语言苍白无力,不会含蓄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抓住时机进行“由曲变直”的改写练习,让学生切实体会委婉语、含蓄语的表达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老师》一文中,叙述“老师给我们排除纠纷”一件事时,开头一句是:“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作者真的考虑过“值不值得提它”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这样说呢?不妨让学生进行“由曲变直”的改写,把句子改写为“有一件小事,我觉得有必要值得一提,回想起来,那时占据过我的心灵。”这样两相一比照,不待老师细讲,学生对委婉表达的妙处就切实领悟了。
3.3 要善于精简文字
“华赡”与简练并不矛盾。精练也不等于简陋与寒伧。人们常说:简练是才能的姊 妹。语言的精练,不仅是遣词造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客观事物是否具有高度的概括 能力。粗糙的语言常表现出含有较多的冗词赘句。且看一例:
偶尔在今年的科技台历上翻到了一篇名为《说谎有害健康》的科技小短文,文章大意为:即使是不怀恶意的谎言也有害说谎者的健康。文章虽短,却有理有据,非但言之有理,而且持之有故。
这段文字中划线部分都应删去。有几种情况:一是不言而喻的,如“名为”、“说 谎者”;二是与上下文重复,如“小”、“文章”、“非但……,而且……”;三是读 者不关心,可说可不说的,如“今年”与“科技”等。
中学生作文中语言粗糙的现象当然还有很多,值得继续调查研究。语言粗糙的根源是 语言素养不足,这需要长期培养,决非朝夕之功。
3.4 要善于修饰文句
这里所说的修饰文句,不光指恰当使用修饰语和适当运用词藻,也包括对文字进行 整体的加工、润色。例如:……所以我要说,不要去做什么“无名英雄”,是属于自己的就应该得到。
这是一篇给材料作文中的句子。原材料是关于两只母鸡的一则寓言:下蛋的鸡爱静,不下蛋的鸡爱唱,主人不明真相,结果蛋鸡几乎挨饿。作者据此写下此例的句子,用意是比较明白的:为蛋鸡鸣不平。但是学生将复杂的意思说得过于简约,并且有些片面。
修改这样的句子可能要动较大的“手术”。下面是一种修改方案:
今天,我们别再一味地宣扬“无名英雄”;只要是英雄,人们就应捧上鲜花和奖杯 ,而英雄本人也应坦然地登上领奖台。改革开放,不仅为英雄人物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 地,也为他们架设了通往成功和幸福的桥梁。
这样修改后,对“无名英雄”的看法比较辩证,对于贡献突出的英雄模范应当享受 一定的荣誉和报酬的新观念表达得比较从容婉转。可以看出,原作者不善于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因而显得过于简陋和粗糙,表达得很不完善。茅盾先生曾批评某些青年作者的作品“朴素到了简陋和寒伧的地步”。复旦大学中文系陈鸣树教授说 :中学生作文应当“力求华赡”,等到成熟以后再求清纯简约,否则会流于枯槁。
当然,各种训练法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经常互为交叉综合运用的。本文只是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了语言训练的几种方法。“方法”是无究无尽的,只要抱定“语文课堂应以语言训练为主”的教学信息,就会创造出更切合实际,更有效的训练方法。黑格尔说:“萌芽虽然还不是树本身,但在它自身中已有着树,并且包含着树的全部力量。”只要我们训练得法,把握根本,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求真务实,提高语文能力和效率就不是一句空话,就会推动语文教学朝着科学化方向迈进,这也是语文课改所希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