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

2009-06-30吕晓玲

科教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理据新词比喻

吕晓玲

摘要在语言符号产生之初,词语的音义任意结合的特点相当明显(摹声词除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材料的日益丰富以及人们的认识、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在词的形成过程中,这种任意性渐渐衰弱,变得不再那么明显,而理据性渐渐增强。语言音素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方面面和语言之外的其它因素会渗透进语言,使词的形成更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本文认为,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更强,并试着对其理据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语新词语理据性

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

对于什么是新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正如曹炜所说的:这个“新”是个模糊词。它模糊在两个地方:一是时间观念,即出现了多久以后的词才不是“新词语”;二是范围问题,即指的是形式新还是内容新,还是两者都是新的。①葛本仪先生认为,“所谓新词语就是指刚产生的词,或者是产生后使用时间还不长久的词。”②刘叔新先生认为,新词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产生而稳定地使用到今天的词语。符淮清先生认为,新词语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本文所讨论的新词语,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词语。

关于词的理据,张永言认为:“它指的是被用作命名依据的事物的特征在词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以某种语音表现某种意义的理由或根据。”③通俗一点说,词语的理据是指用该词语来称说某事物、现象等的理由、根据。我们都知道,在语言产生之初,“最早的词,应该是在人民形象思维的作用下,通过音和义的任意性结合而产生出来的。”④在语言发生的最初阶段,声音不是意义内在的、本质的特征,用什么声音标记、固定什么意义,是各个民族约定俗成的。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不同民族用不同的声音来固定相同的意义。但正如索绪尔所说:“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的人来说就有强制性。”⑤这种强制性也就是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性。约定俗成性是语言的本质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语言材料的日益丰富,人们便可以运用这些语言要素,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中的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律、规则来创制新词。因此,在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语言符号的理据性越来越强。当然,承认词形成的理据性,并不是否认词的任意性。“因为这种有理性和任意性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对立的统一。应该说这种有理性是在任意性统率下的有理,而任意性又是在有理基础上的任意。”⑥“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理据性是一个普遍潜在的动因,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证性。”⑦

任何一个词,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与此有关的思维活动的结果;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言要素中的各种材料在创造新词时就越来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人们思维的多样性,认识事物的多角度性,造就了词的理据性的丰富性、多样性,进而形成了词的丰富性、多样性。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词语,其理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类比型——通过类比造成新词语

汉语中有大批通过类比产生的新词语。这类词体现了人们的思维惯性,而且它们多与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新出现的事物、现象及发展较快的社会领域有关。亦有人称之为仿词法,即在语言结构相似性的基础上创制出了新词。比如:

导购导读导学导游导医

大巴大款大龄大出血大教育大排档大甩卖

度假村奥运村亚运村地球村

城市病高楼病奖金病空调病

法盲科盲棋盲电脑盲股票盲化妆盲军事盲京剧盲

建房热选美热经商热旅游热英语热考研热出国热消费热

打工族上班族工薪族追星族持卡族啃老族……

李宇明在《词语模》一文中曾提出“词语模”的概念——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简称“词语模”)一样,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形成词语簇。李宇明在该文中指出:“词语模”是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例如上面所举的“导X”、“大X”、“X村”、“X病”等,其中的“导”等语素或词是模标(现在也有很多人称之为准词缀或类词缀),“X”是模槽。

我们认为,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拥有的那个现成的框架背景其实是以语义和结构相似性为基础的一种思维惯性。比如“盲”,指“对……一无所知的人”;它是名词,比较容易形成偏正短语,所以,对法律一无所知的人是法盲,对科学一无所知的人是科盲……而“以语义和结构相似性为基础”即是人们在造词时的类比过程。

2 比喻型——通过比喻形成新词语

这些新词语是利用汉语中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喻、比拟的方法创制出来的。

它是用其他事物的特点来指称本事物,增加了词语的形象性。比如“笔记本”是指大小外形和笔记本差不多的电脑,将这种电脑比喻成笔记本;“电脑”是将计算机比喻成人的大脑,因为计算机具有人脑的部分功能。再如,人们从“碗”的制作材料着眼,创造出了“铁饭碗”一词,表示工作有保障,不会失业,例如:“老师端的是铁饭碗。”后来又发展出“泥饭碗”——表示工作无保障,随时都有失业的危险;“金饭碗”——表示称心如意的工作。在网络聊天语言中,也有许多用比喻制造的新词,并且有的已由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走出来,渗透到了日常的现实生活中来。比如我们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今天,我去见了朋友给我介绍的男/女朋友,我满怀期待、非常激动地在约定地点等待,谁知,却等来了个青蛙/恐龙!在这里,“青蛙”是比喻长相难看的男生,因为青蛙看上去很难看,而且鼓着眼睛;“恐龙”是比喻长相难看、身材不好的女生,因为恐龙体躯庞大,长得难看,甚至还有点恐怖。尽管以之来比喻人有点损人的味道,但却非常形象。

3 借代型——通过借代来造成新词

它是指借用和事物本身有关的特征造出新词,用事物的某一特征来指称整个事物。例如“随身听”是指一种小巧的播放器,可以带在身边听。和以前的播放器相比,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体积非常小,所以人们用这一特点来指称这种新产品。再如“热得快”是一种棒形的可放在水瓶里烧水的东西,它的电阻较大,功率较高,水很快能烧开,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热得快”。

4 借用型——新词语来自于借用

从语源方面看,很多新词语来自于借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上海、广州等地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文化形态也有了崭新的面貌。相对于其它方言,粤语和吴语成为强势方言,其中的许多词语被普通话吸收;随着大陆与港台地区的交往空前频繁,港台地区的许多词语也进入了普通话;当改革的大门朝世界打开,大量的外来词也进入普通话。

借用型的新词语是着眼于普通话中新词语的来源来说的。其来源便是其理据。但如果再仔细往下分析,这些借用型的词的理据其实又可以细分,比如借自广州话的词语“炒鱿鱼”,因为鱿鱼被炒时会打卷儿,用来形容人被老板炒——卷铺盖走人,这又是比喻的用法,所以其理据中又有比喻的成分。再比如外来词中的音译词,其理据是模仿英语词的发音。由于这部分内容情况复杂,限于篇幅,容另文再论。

5 缩略型——通过缩略手段形成新词语

这些词是把原来的词组或词通过切除其中的语素或语素的部分形式,缩减省略成一个新词。它们有的由四字短语简缩而来,有的由四字以上的短语简缩而来。比如:夺冠(夺取冠军)、首金(首枚金牌)、团购(团体购买)、体彩(体育彩票)、药检(药物检查)、同比(同期相比)、寿险(人寿保险)、险种(保险种类)、销量(销售数量)、私企(私人企业)、扩招(扩大招生)、提速(提高速度)、纪检(纪律检查)、非典(非典型性肺炎)、反恐(反对恐怖主义)、房改(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发改委(发展改革委员会)、奥申委(奥林匹克申办委员会)、彩电(彩色电视机)、达标(达到某一体育标准或质量标准)……

简缩词的原型就是词的理据。一般说来,这些缩略词的意义从表面形式上就能看出来。但有些用数字概括的方法而形成的简缩词,其意义就不是那么明显了。比如: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三港(现代化的海港、航空港、信息港)、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通(大陆与台湾通邮、通航、通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四小龙(亚洲的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及香港四个国家或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的频率,有的简缩词的原型会逐步被人们遗忘。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新词语,类比也罢,比喻也罢,这只是新词语的外在的理据,其内在的理据是汉语现有的语义系统和语法系统。理据的基础是词的语义结构,但词的语义结构的分析是个异常复杂的问题。

新词折射出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伦理观念。大众传媒通过对新词广泛、连续、反复的传递,对它们进行“确认”与“放大”。在一个媒介化的社会里,资讯领域的变化牵动着政治、经济、娱乐等领域内容与观念的变化,这些领域所用的语言尤其明显地适应着、记录着这样的时代性变化。

为了揭示汉语词的理据的类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作了以上的归纳和分析,但事物是复杂的,以上类型未必能涵盖汉语所有新词语的理据,并且各种类型之间往往会有某些重叠交叉之处,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的理据类型。这里只是对汉语新词语的理据类型大致轮廓的初步勾画。研究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更深的意义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汉语词的理据及其类型的研究,对揭示汉语的内部发展规律,对祖国语言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汉语词的理据问题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

理据新词比喻
声音·数字·新词 等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劝学
买椟dú还珠
学诗偶感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比喻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理据信息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