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对待“学困生”

2009-06-30刘光明

科教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闪光点学习成绩智力

刘光明

摘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学困生一旦从教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赞语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如同受折而焦渴的小树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这种转化学困生的甘露如何洒?本文正是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阐述具体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学困生师爱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422文献标识码:A

“学困生”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里所论述的是狭义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历不足”,这种“不振”或“不足”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1 诚心、热爱和尊重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只要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融化。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成绩差的,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比如在提问上,教师总是把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交给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那些“学困生”则只要求他们能遵守课堂纪律,而不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要采取与此不同的做法。其实“学困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学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爱的滋润。教育本来是教书育人的事业,对学生缺乏爱的教师是不可能真正实现“育人”的目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宽容。尊重“学困生”应该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爱好。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作为教师最好不用“差生”﹑“落后生”和“后进生”这类标签贴在学生的身上。

2 积极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以鼓励和表扬促发展

多元智力理论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结构。事实上,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潜能、长处、闪光点,教师要以敏锐的洞察力随时捕捉并加以发扬,让“学困生”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3 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学困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老师所讲的内容大部分同学都懂了,但他们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老师不注意到这一点,不考虑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按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教师要重视这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向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容易掌握的知识,作业上开一些“小灶”,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因势利导,使他们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帮助他们制定合理、实际的目标是帮助他们转变的重要步骤。在制定目标时既要制定终极目标,又要制定各阶段目标。让他们不断地达到目标,不断地积累成功,不断地从成功中获取自信。同时,成功的愉悦感又促使他进一步努力,更容易达到目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进步。

4 超前辅导,课后点拨

“学困生”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压力,而是更多的帮助,为了使“学困生”能对新授内容有所适应,老师可对他们进行课前辅导,并对辅导中用到的旧知识及时补充,以减少因对旧知识不太掌握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和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困生”,新课讲授结束后,教师要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分别点拨难点弄清道理,安排一些难度适当的作业,使他们同样尝到成功的喜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他们厌学,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前﹑课中﹑课后引导他们,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趣事,以便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正视“学困生”,理性而科学地研究“学困生”问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目标的需要。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必须加大“转困”力度,动脑筋﹑想办法﹑形式多样﹑内容具体﹑方法科学﹑效果显著﹑操作性强地为学困生创设更多更优的发展空间,把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生命成熟,智慧发展的21世纪的终身自主学习者和创造者”。

猜你喜欢

闪光点学习成绩智力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