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时空 互动交流 发展思维
2009-06-30应茉芬
应茉芬
摘要教学展开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思考、见解、价值取向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教师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把错误变成思维的亮丽风景;巧妙设疑诱发思维的兴趣;升降目标领略思维智慧的实质;尊重个性体验培育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课堂教学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课堂时空心灵交融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两个主体,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课堂上产生的思维碰撞,及时捕促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促进教学在动态的进程中不断拓展和达成。
1把错误变成思维的亮丽风景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那些尴尬的错误答案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心有不悦,弃置不顾。其实,课堂中出现的“尴尬”或者是错误,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活“资源”,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地处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次作业出现9+8-50,学生发现,9加8减50不够减。一会儿大部分同学响应着:“出错,出错……”老师却不慌不忙地说:“那你们说怎么办?谁有高见!”有的说:“改一改”。“好!大家来改一改,把它变成我们能解答的题目。”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一个一个动起脑筋来,有的说,我的办法是把题目中的“+”号改为“住卑?+8-50改为9?-50。有的说,把9+8-50改为9+8+50。于是有的改符号,有的改数字,还有的调位置,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成了“小老师”,平淡的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聪明才智、交流、辩论的场所。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样的课堂处理方法又隐含了导向发现的生成的魅力,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教学中善于利用生成的“尴尬”或者错误的素材,化腐朽为神奇,不仅成为闪亮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且成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2 巧妙设疑诱发思维的兴趣
具有生成力的设“障”立“疑”,引导学生在“疑”中思,在“疑”中探,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内需,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课堂活动之中。
如在学习“24时记时法”一课中。在组织讨论“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哪一种方法好时,当大多数学学生认为“24时记时法”比较简洁,只需要几个数字就表达清楚时,而教师充当反方,立即否定;当大多数学生趋向于“12小时记时法”时,教师又反对。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激烈的辩论,通过辩论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使每位学生对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感悟到它们各有各有的长处,达到合理运用的目的。
学生带着课堂生成的问题来学习,巧妙解疑,引领学生积极地发现,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发现的喜
悦,探究的兴趣,顿悟的惊喜,思考的快乐。
3 升降目标领略思维智慧的实质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已经知道了多少,理解的程度如何,对出现的信息要及时捕捉,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否则就像是领学生走路,学生已经走到你的前面去了,你却在朝后面招手。
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已有认知,及时调整预定的认知目标,勇于把课堂的时间、空间“让位”给学生,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速度来感悟、体验、领略知识的内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思维智慧的实质能得到真实的体验。
4 尊重个性体验培育创新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学习圆锥体积计算,教师先用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容器进行操作演示,接着再引导学生分组动手操作,从学生的感悟过程中顺利地推出圆锥体的体积是与它同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从而得出V=Sh。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小调皮”迫不及待地说:“老师,可以把圆锥体的容器装满沙子封口后,放入装着水的长方形水槽里,看到水上升的体积,就是这个圆锥的体积。”教师抓住一个启智的机会,将学生引向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大家也来试一试。这位同学的建议,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操作方法推导圆锥体的体积与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我要创造”的热情。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让其充分张扬个性的魅力!
总之,教学展开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思考、见解、价值取向交流与碰撞的过程。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把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相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现。这样才会使预设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才会使教学既胸有成竹又不乏灵活机智的创造,才会使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