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教育思想对语文新课改的启示

2009-06-30包爱雪

科教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庄子新课程思想

包爱雪

摘要庄子是我国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还蕴涵着宝贵的教育思想。他张扬个性、注重自由、强调超越,这些思想闪光点都是对当代语文教育现状的反叛,对我们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改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庄子教育思想语文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庄子的思想和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庄子一生主要是著书立说,没有从事过专门的教育工作,但究其思想,称其为教育家却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方面与当代教育思潮不谋而合。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挖掘庄子思想中的教育因素,对指导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当代语文教育现状

1.1模式化教育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都是一种模式化教育,它用统一的课堂,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试卷,统一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把各具特色的人强行纳入一个统一而固定的模式之中,像生产加工标准件一样对学生进行训练,造就了统一规格的标准化人才。它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多角度发展,强迫所有学生接受同样的文化和知识模式,而不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多样性。每个学生都不得不把自己的个性淹没在大众潮流之中,不得不按照某种平均化、一般化要求来对自己的个性加以割舍。学生逐渐失去其灵性和锐气,缺少独立意识和反思、批判精神。

1.2 强制性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育通常是与所谓的“强制”的观念联结在一起的,它预先被决定了接受方式和作用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完全垄断课堂,即课堂上学什么,如何学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听教师的指令行事,让读就读,让写就写,甚至读多少遍写多少次都是由教师说了算的。这样的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怎样接受压抑,怎样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控制。学校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当这个教育过程完成的时候,所有那些强制学生接受的东西,都变成了学生自愿遵守的东西。这种语文教育从根本上降低了人的价值,使人日益丧失人之为人的丰富的本质力量,而且还很可能使他们养成服从、驯服乃至奴性的人格。

1.3 功利主义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教育,只着眼于考试成绩与升学就业的功利目的上,它往往为了过分的现实目的而把学生驱赶到死读书,争分数的狭窄道路上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宗旨只是教会人去追求、适应、认识、掌握、发展这个外部物质世界,“着力于教会人的是‘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它的最根本的缺失就在于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不能让人们从生的意义,生存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转化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①其结果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个体和社会世俗性发展的要求,但是却导致了个体的人格危机、精神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片面和畸形发展。这种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有知识,但在人格、精神上却有很大缺陷。

2 庄子教育思想对语文新课改的启示

2.1 张扬个性

“个性”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精神属性中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个别性和差异性。与儒家强调个人对社会的适应不同的是,庄子在人的培养和发展中,更多地强调的是人的天性的充分发展,也就是教育要尊重个体生命在认识上、精神上、心灵上的独特性,这是一种个体人格完全独立的个性教育。庄子认为天下万物形形色色,很难用一个绝对共同的标准去衡量它们。反观人类也是如此,不同人之间充满各种差异性,也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评价所有的人。如同“抢榆枋时则不至”的蜩与学鸠讥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鹏,“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样,“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这种个体的差异是很悬殊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不能一律强求平衡划一。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不同的天赋、兴趣、气质与冲动等。学生的存在意义就是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个别性中。这种个别性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多样性,也使每个学生的生命具有了不可替代性。

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为具有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很大。语文新课程改革应正视差异,支持学生有差异的发展,面对具有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不能将课程内容和目标作简单划一的规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顾及学生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与实践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其兴趣和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②同时,在课程目标中,新课程要立足于学生建构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力求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体的独特需要,尽可能地使现有的教育适合每个学生而不是每个学生适合现有的教育。通过我们的语文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发展自己个性与才能的领域和生长点。

2.2 注重自由

自由是把人从束缚、限制或强制中解放出来,自己作主、自我决定、自我选择,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它使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意志行为,他的思想与言行能够由他本人来决定,而不受他人及外力的支配。逍遥游,是庄子追求的自由的象征。在庄子的文章中,表达这一思想的语句多次出现。“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不变于己,而况利去之端乎。”(《庄子·齐物论》)“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忘其肝胆,遗其耳日;反覆始终不知端倪;茫然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庄子·大宗师》) 。庄子认为教育应该在无拘无束、绝对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处乎无响。行乎无方。挚汝适复之,挠挠以游无端,出入无旁,与日无始。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庄子·在宥》)“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知。”(《庄子·骈拇》)教师不能像陶工、木匠那样,对学生任意塑造,庄子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自然的教育,让学生脱离一切人为的影响,自然发展。

因此,语文新课程必须注重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在对话中引导学生认知与思考,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成为“导师”,在“导师”的理念下,教师负“导”之责。同时,我们应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兼顾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必修课外,还要强调选修课的设置,从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方面拓宽语文领域。每个系列又要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个体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和需要,有选择地设计模块,突出基础性、均衡性、选择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习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同时,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应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系统,不断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在各个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质获得更大的提高。在这种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大的空间支配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受教师和教材、知识的支配。新课程应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学生个人的潜力解放出来。

2.3 强调超越

我们在美学上,强调审美无功利,不是说它与一切功利或利害都没有关系,而是说它能超越直接的、显现的、具体的功利。换句话说,所谓“超功利”,是指对过分强调的现实利害感的尽可能超越。庄子不以名利为念,蔑视俗人俗事,对人世之事采取非功利的非索取的态度,不斤斤计较短暂的得失与荣誉,宽容、乐观、豁达地对待生活。庄子再三要求人们去除形相物欲,摒弃名利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为。虽天下誉之,得其所谓,敖然不顾;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谓,傥然不受。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庄子·天地》)“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誉。”(《庄子·外物》)庄子认为做事要按自己的“心”“志”行事,在名利面前,不为之所动,不为之所惑,不为之所左右,超越名利,维护人的真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视分数为命根子,分数成了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因此,语文新课程应在评价方面深化改革。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它认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并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书面的语文考试较适合于评价认识水平,观察活动较适合于评价学生的兴趣特长,探究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评价则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结果统一起来,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的表现,如态度、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点。同时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③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摆脱了分数、功利目的的羁绊,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多角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环境。

猜你喜欢

庄子新课程思想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庄子说》(十五)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