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异地生产加工的研究进展
2009-06-30李晓孙云春
李 晓 孙云春
摘 要:许可生产是卷烟企业实现扩张、提高优势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式,异地生产加工卷烟应确保产品内在质量与外观包装的一致性。文章综述了卷烟异地均质化加工领域的研究、应用及取得的成就,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卷烟;许可生产;均质化
中图分类号:TS4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4-0056-03
当今卷烟市场的竞争实质是产品竞争,而优势品牌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200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培育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战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进一步整合现有品牌的基础上,重点培育骨干品牌,加快促进大品牌的发展与扩张,而“许可生产”即是实现“大品牌战略”、进而形成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和实现行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1]。文章对国内外烟草品牌扩展背景、卷烟品牌许可生产质量保障通则、均质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现阶段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1国内外烟草品牌扩张背景
自上世纪末开始,国外烟草跨国集团为巩固、扩大市场份额,以出资等方式,掀起了并购浪潮,通过并购,国际烟草巨头竞争实力整体增强,经营业绩全面增长。纵观国内烟草形势,“大对大、强对强、快对快”的竞争趋势也日益显著,2007年,已组建的18家省级工业企业中,产量超过200万箱的有10家,全国有13个品牌销量超过100万箱。
2 许可生产
“许可生产”是指某一品牌的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某一规格或多个规格的产品授权到另一方生产,它是提高某一优势品牌市场占有率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是通过“许可生产”而席卷全球的[1]。
国家局于2006年批准发布了《卷烟品牌许可生产质量保障通则》[2],成为品牌许可生产的纲领性文件。该标准明确规定了许可方、被许可方、主管部门的职责,明确了品牌许可生产流程、项目确定、加工能力写实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同一规格的卷烟产品在多点生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质量的一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均质化研究
200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3],《纲要》确立了特色工艺等重点领域,并将均质化加工作为特色工艺主题之一。
在多点加工质量保障方面,国内的一些卷烟企业重点开展了如下4个方面的研究——
一是在原料、配方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
唐兴宏等人[4]针对复烤片烟异地陈化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考察了片烟陈化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对其感官质量的影响。
王毅等人[5]选择两个自然陈化点,考察了陈化时间、片烟含水率和自然环境温度3种因素对自然陈化烟叶感官质量和压油或蒸片烟比例的影响。
师建全[6]针对“红河”品牌三级配方加工模式的特殊性,介绍了在实现异地制丝加工的过程中,如何在三级配方工艺模式下进行叶组分组和香糖料配方技术的经验和做法。
丁美宙等人[7]研究了“红旗渠”品牌卷烟异地加工同质化的保障措施。
熊安言等人[8]为解决新郑卷烟厂和安阳卷烟厂烟叶原料分散、品质不均衡和异地打叶复烤等不利条件,进行了分组加工试验。
安毅等人[9]开展了异地均质化生产技术研究,制定出一套“双向推导、组合求同”的品牌维护技术运行方案。
二是从设备、加工角度开展研究,其中:
万林德等人[10]通过对3种增温增湿设备的对比分析,给出了烟叶处理后的物理性能指标,以供工艺设计时作为对增温增湿设备的选择依据。
尹健康[11]分析探讨了异地重组企业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如何整合设备管理信息,为重组后的卷烟生产企业实现设备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晏伟等人[12]针对同品牌卷烟异地均质化生产中制丝线设备对工艺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设备布局、设备额定生产流量和制丝线信息化建设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设备配置来保障制丝工艺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陈文等人[13]针对红云集团“红山茶”品牌已分别在7个加工点异地多点生产的情况,对不同设备、烟叶模块分组等与卷烟产品异地加工质量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研究。
堵劲松等人[14]探讨了稳定提高烟片松散回潮质量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以入口湿空气温湿度为主进行控制,可有效消除多点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型、设备不同所造成实际加工条件的差异等。
三是应用统计技术,开展数据分析、控制,其中:
王慧等人[15]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对某牌号卷烟在同一加工点内及不同加工点之间的常规化学指标、烟气指标和感官质量指标的抽样检验统计结果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
谢伟强等人[16]通过对混丝掺配系统计量模型的分析,确定出掺配系统累积计量精度δ偏差范围的量化指标。
夏永明等人[17]对各工艺指标的工序能力指数Cp,ki进行运算、加权平均,计算出各工段的综合工序能力指数Cp,k,对工艺水平能力等级进行判定。
李敏[18]应用统计技术,开展辅料检验和在线产品质量控制。
四是开展综合研究,其中:
肖文平等人[19]介绍了原材料进货控制、配方统一维护控制、统一维护制定工艺标准、通过YC/T 138进行产品一致性检验等多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做法和经验。
许淑红[20]探索了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品牌扩张的质量风险。
孙觅等人[21]研究了在红旗渠品牌多点加工工作中引入了IPD项目管理模式。
杨蕻朱等人[22]从严把辅材质量关、加强制丝和卷接包质量控制方面对如何保障卷烟产品的均质化进行了探讨。
王慧等人[23]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对影响卷烟均质化的因素及其在卷烟加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斯宾[24]开展了品牌规模拓展异地加工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陈景云等人[25]结合保障通则,以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与红云集团昆明卷烟厂之间的异地加工产品同质化发展历程与经验为例进行了探讨。
4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国家局组织有关专家对《通则》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多点生产的同一品牌、同一规格卷烟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进行了检测和评吸。调研结果显示,品牌许可生产质量保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从质量一致性的效果来看,多点加工的产品外观标识及特征基本一致,在主体风格上保持了一致,而在风格强弱、品质因素上仍有差异。目前,多点加工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同生产点的加工技术水平还存在差距,同一规格、同一烟叶(烟丝)配方,在不同生产点加工时有所不同。二是不同生产点的管理水平也有高低之分,而管理水平与产品一致性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2006年至今天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许可生产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通过许可生产,被许可方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缩小了与许可方的差距,许可方的强势地位被削弱,随着许可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少数被许可方的自觉主动性下降,这些变化都势必给多点生产带来了新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从好的方面来说,被许可方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许可生产质量改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许可生产卷烟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不利的一面来讲,自觉性、主动性的的降低却给许可生产敲响了警钟。
其次,《通则》强调许可生产前被许可方生产能力的写实、评估和改进,而在许可实施后的生产过程控制则简单地规定为“被许可方应按照品牌许可生产的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组织生产,并实施过程控制。项目组应对品牌许可生产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保存记录。”[20],那么这个质量保障体系究竟该如何建立,应涵盖哪些方面,如何运作;过程控制可以采用哪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如何评价和改进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因此可以预见,随着多点生产的不断深入,《通则》必将上升、完善,其内容必将更为充实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