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明节杂话

2009-06-30王向灵

金融博览 2009年4期
关键词:蓬蒿路上行人情韵

王向灵

说起清明节,人们不禁会想起唐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值农历二月末三月初的初春季节。《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对,四野苍葱,绿革如茵,是圈了一冬的人们,携妻带子或友人邀伴,到山间田野游玩的最佳时节。《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士女,游春野步。遇名花则设席藉草,以红裙插挂以为宴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明时节,出外春游是多么风行,连平时锁在深闺里的女子都要抛头露面,到郊外踏青。她们遇到花艳草美的地方,便在草地上设下座位,大伙儿都把罩在外面的红裙子挂在树枝上,把它作为野餐的帷幔。人们玩至兴浓,顺手折柳,戴在头上。“踏青”,“插柳”,人和景美,绘出一幅充满情韵的风俗画:“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就是古人对此风情的咏吟。清明时节,除踏青插柳外,民间俗成的游戏很多,如荡秋千,放风筝等。

那么如此清明的季节,怎么会成为祭祀的节日,以致使路上行人欲断魂呢?想来,一是时节的原因。清明节时令三春,大地还绿,春光明媚,却也常有蒙蒙细雨,抑或“甚雨”侵袭。这无端的雨丝,给大地平添了一种冷清、凄切的气氛,搅得人们心境怅惘,再也激不起初春的惬意和愉快。再就是俗成为节日的原因。我国社会的发展,自古以氏族为基本组织,以家庭为中心,重孝道,慎终追远。对祠堂和祖坟的祭祀,一向被看做头等大事。于是,这气清景明的“清明”节日,就被祭奠者们选为祭奠亲人的最佳日子。人们携妻带子,到野外给被风雨剥蚀了一年的亲人的坟茔添土扫墓,以表对祖先和亲人的追思怀念,藉表孝忱。久而久之,清明就俗成为祭祀节目了。

扫墓上坟,虽没初丧的悲痛欲绝,但触景生情,难免悲从中来,自然而然就有了悲雾伤云。加上那不期而至的蒙蒙细雨,祭祀者的人生境遇,也就多了凄清和哀叹。“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表现出读书贫士遇佳节而无花无酒,如山僧之萧索的凄清心境。”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多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是诗人看到凄凉的青冢,悲叹人生的短暂。感慨人生有酒,须当一醉。反映出诗人消极的人生态度。”“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桃李遇清明而笑,人祭扫荒而生悲。古往今来,无论你是贤是愚,是忠是佞,死后留下的都不过是蓬蒿中的一土丘而已。表现了诗人人生不得意的悲凉心境。凡此种种,都是因为人的心境和遭遇不同,造成了清明节的凄凉和悲苦。

总之,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既有使人黯然销魂的意象,也有使人心情荡漾的情韵。由景生情,因情而异,自然物化随主观心境千姿百态,自古皆然。

(作者单位: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沈丘县支行)

猜你喜欢

蓬蒿路上行人情韵
亭林园听雨
东方情韵
清明
蓬蒿籽多酚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其对食用油脂抗氧化活性研究
中国情韵
清明
清明
咏竹
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