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政策应该慎用
2009-06-30左小蕾
左小蕾
人人有份的消费券政策受政府收入的约束,本身不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政策。消费券政策是一次性的短期效应,没有后续的投资和资金,不能形成消费——投资——生产——收入——再消费的循环,不能达到刺激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的目标。
正如美国政府2008年年初1600亿美元面向个人的退税政策一样,仅仅维持了一个季度的社会零售额水平增长。最后结果是把经济衰退往后推移,因为没有后续投资和信贷的支持,不会产生经济增长的持续效应。
更为严重的是,人人有份的消费券政策,以政府全部或部分放弃当期可调动和调控经济的资源为代价,使经济增长在缺乏民间动力的同时,也失去了政府投资的驱动和引导。
13亿人口是中国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特色。综合国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分散以后就变得微不足道。分拆强大的综合实力,无异于自废武功,自解盔甲。
在经济低迷,民间投资明显下降、经济增长缺乏持续动力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有13亿人口的我国,以刺激消费增长为目的,人人有份的消费券政策,可能成为竭泽而渔的一次性短期经济行为。
虽然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呈下滑态势,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存在,但并没有处于所谓“流动性陷阱”的困境,货币政策还有调控空间;特别是前几年经济增长增强了国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只要政策更有效率地使用财政资源,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在有序恢复正常运行的同时,开始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
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并没有恶化到,必须超常规扩大财政赤字,靠印钞票发放消费券来维持经济运行。我们切忌自乱阵脚,采取一些盲动的,急进的或者得不偿失的做法。
至于已有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发放消费券的做法,要特别注意几点:
第一,地方政府发放消费券不是人人有份,而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低收入的群体。
第二,消费券可能是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职能的另一种形式。因为政府一直都在对低收入群体进行各种价格补贴或者收入补贴,过去可能更多地采取现金补贴的方式,在当前需要拉动内需特别是刺激消费的形势下,把过去支付随意性较强的现金补贴,换成发放消费券的方式,锁定消费时间和消费商品,直接全部变成当地和当期的消费增长,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该是一个正确的举措。
特别是这种补贴是制度性的,不是一次性的,所以在经济低迷的整个期间,政府都可以用消费券替代现金补贴,带来的效果就是持续的,可以形成消费——生产——投资的良性循环。
第三,政府转移支付的资金是预算之中的,是有非常合理和合法保证的,并不会增加财政负担。政府通过对使用公共服务多的高收入群体的征税,然后通过政府转移支付职能,补贴那些使用公共服务较少的低收入群体,完成社会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保证社会公平。在此经济放缓时期,政府转移支付以消费券的形式实现,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但体现了公平,更体现了转移支付的效率。
在当前情况下,用消费券的形式适当增加对低收入等特定群体的补贴,应该说对消费增长是有意义的。
(摘自2008年12月31日《第一财经日报》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