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油田招标风险大
2009-06-30
本报驻伊拉克特约记者 程 毅
由于遭遇强沙尘暴天气,原定于本月29日公开竞标的伊拉克油气田被迫推迟至30日举行,这一天同时也是美军从伊拉克撤兵的最后期限,这一巧合标志着伊拉克进入了“后占领时代”。这次公开竞标,是自1972年前萨达姆政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国有化以来,近40年来伊拉克首次将石油资源向国外投资者开放。不过,这次竞标在伊国内也引发了争议,遭到了包括议会在内的反对声音的质疑。
来自全球的数十家国际石油巨头29日云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等待首批公布的6块油田和2块气田的服务合同花落谁家。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在内的全球石油巨头纷纷云集于此,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集团等4家中国企业也将参与竞标。最终,中标的公司将获得高达160亿美元的技术服务合同的订单。
伊拉克是全球第三大石油储藏国,已探明石油储量为1150亿桶,约占全球总储量的10%,仅次于沙特阿拉伯(2640亿桶)和伊朗(1380亿桶)。目前,全球原油储量第一的沙特阿拉伯油气产量已经开始出现下降,而全球原油储量第二的伊朗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依然对外国石油公司采取限制政策。与此同时,作为全球第三大储油国的伊拉克,在经历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国际制裁以及美伊战争之后,其石油工业长期衰弱,并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随着美军撤出、伊拉克安全局势的日渐好转,作为欧佩克唯一一个没有出口限额的成员国,伊拉克毫无意外地成为了国际石油巨头们竞逐的焦点。
伊拉克战后经济百废待兴,国家重建继续资金。中央政府似乎难以顾及诸多未决的因素,并迫不及待地向外国石油巨头们打开大门。此轮油田竞标前夕,石油部长沙赫里斯塔尼再次向外国投资者强调,他们的利益会得到保障,首轮竞标将按照原计划进行。
伊中央政府与北方半自治的库尔德自治区政府围绕伊北方石油重镇基尔库克的归属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库尔德自治区政府认为巴格达把位于争议地区基尔库克的两块油田公开招标是“非法行为”,并且有悖“石油经济收益全国共享”的原则。
此外,伊拉克议会以及一些石油部的官员也质疑此轮油田对外招标的合法性。他们不满总理马利基领导的中央政府未能迅速提高石油产量,并担忧与外国公司签订的开发协议会损害伊拉克的国家利益。然而,目前在各政治派别利益的博弈下,伊拉克的“石油法”还在酝酿之中,并将有望在明年1月份的全国大选之后出炉。因此,直至明年的大选尘埃落定后,伊拉克的政局、以及石油法成型前,外国公司投资伊拉克石油业还是充满了风险和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