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与跨文化意识

2009-06-29

科教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感性跨文化

韦 剑

摘要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对同一现象各有其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往往制约着国与国之间在政治、文化、经济各领域的交流,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摩擦和争端。这样,跨文化现象的研究就凸显出来。本文重点就在于对跨文化现象的起因形成进行剖析,并就怎样养成跨文化意识作出努力,以使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学习英语。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现象汉维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1 跨文化意识

中西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理解与表达交流障碍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个鸿沟是就跨文化现象(Cross Culture Problem)。而作为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则是正确灵活运用这门语言的前提条件。

1.1 跨文化意识的四个层次

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这一概念由汉维(Hanvey)提出。该概念指出:理解和承认人类具有各自创造其独特文化的基本能力,社会不同,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各异。汉维还将跨文化意识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旅游,杂志,报纸和教科书等对表面的文化现象有所观感,但深受模式化的约束,以为所见的现象奇特而不可理解。

第二层次:通过两种不同文化冲突场合了解与自己文化明显不同的某些现象,感到不合道理,仍然无法理解。

第三层次:开始通过理性分析,认识到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差异悬殊较大,但有微妙还可以理解的地方。

第四层次:通过对他国文化的亲身体验,开始熟悉他国文化,达到感其所感,信其所为。

1.2 跨文化意识相对应的四个学习阶段

第一层次的学习者尚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即为初中英语的学习阶段。学习者对教科书中的跨文化现象完全没有意识到。

第二层次的学习者即处于高中英语的学习阶段。这时候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了部分的英语知识,了解了一些西方文化,也意识到中西文化之间差异的存在。因长期处于一定的环境中而形成思维定势尚未突破,对学习中出现的文化仍不能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以后,学习者就进入了第三阶段。这时的学习者经过初中以及高中的学习,通过对教科书和课外书籍的阅读,理解,已经掌握了大量翔实的感性材料,并自觉地意识到了跨文化现象,对其认识也随之上了另外一个台阶。尽管这时候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成熟,但它毕竟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次飞跃。

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可以完全摆脱固有文化的影响。学习者彻底融合到西方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他国文化中的种种奥妙,精髓所在,表达个人思想清楚,完整,与他国人交流上不存在任何的障碍。

2 怎样提高跨文化意识

语言的学习就是文化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跨文化现象。这样,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成果。所以,在了解了汉维提出的关于跨文化意识的层次观点后,就应当针对这个观点完成对自我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否则,就会陷入无的放矢,事倍功半的泥沼。

2.1 要有尊重他国文化、生活方式的意愿

因为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都长期处于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毫无疑问,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是感到十分骄傲的。但是,有一部分人认为我们“中央之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已经没有去了解学习他国文化的必要,甚至放弃与外国交流的种种机会。显然,这样做势必造成跨文化学习思想上的障碍,跨文化意识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了。

2.2 要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多事物的认识存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只有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认真地学习、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理性的飞跃。因而,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是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必然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扩大阅读面,多多积累所学的知识。

2.3 对已有材料进行例行分析

当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量时,就有必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在理论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完成了这部分的工作,学习者对跨文化现象的认识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其表面,而是对其本质也有了深入全面的认识。在中西文化相冲突的场合中也不会因不解其意而茫然不知所措。

2.4 对他国文化的参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跨文化意识完成了质的飞跃后,学习者就应当对其进行实践,即学习者积极地参与到他国文化中。这个实践的过程也是将其理论完善、提高的过程。这要求学习者完全融入他国的文化,从他国文化的角度看待、处理问题。

3 总结

由此可见,跨文化现象确实存在于各个文化中,对其的研究,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形成有利于英语和其他语种的学习,特别是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今天,跨文化意识的养成、提高将更有利于增强各国之间的了解,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感性跨文化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感性理性不拔河